刻後,立即道:“但憑李觀察做主就是,楊某無異議。只是蜀軍和吳軍那邊,為防不測,是否需要楊某調兵圍剿?”
李振臉露讚許之色,卻沒有立即回答楊師厚,轉過頭來盯著賀德倫,等待賀德倫的答覆。楊師厚心思機敏,立刻悄然間手按刀柄,若是賀德倫有什麼異論,他便要直接斬之——這可是一份大功勞!
可惜賀德倫沒有遂楊師厚的心意,他搖了搖頭,復又點了點頭,悵然道:“大勢已然如此,賀某還有甚可說的……也罷,便降了罷,也好給弟兄們留條活路。”
李振這才鬆了口氣,於是道:“此番入燕,李某尋思著,若是就此歸降過去,也沒什麼地位好言。蜀軍和吳軍十分可厭,為防其軍有變,須得拿下來,也好當做降禮。”
楊師厚沉聲應道:“李觀察所言極是,某這就調動兵馬,定然王、李二賊走脫不得!”
賀德倫仍在渾渾噩噩間心神不定,被李振喝了一句:“賀將軍,此間大事,輕忽不得!”這才醒過神來,慚然道:“是賀某的不是,某等為殿下效死力,殿下竟然棄之不顧,某心中不是滋味兒……”
李振和楊師厚盡皆默然。
其實當此之時,王宗佶和李神福也早就有了與燕軍和談之心,但他二人自恃為客軍,蜀國、吳國強盛且離河北較遠,遠比今日之梁軍要更有底氣,因此在和韓延徽的談判過程中,開出的條件太高,始終談不攏。
王宗佶和李神福的條件,都是要燕軍任其歸國,不得阻攔,他們為此願意臨陣反戈,從梁軍的腹腰上捅一刀。這樣的條件韓延徽怎麼可能答允?不管蜀軍和吳軍是否願為內應,燕軍一概不需要。
所以,談判一直拖拖拉拉了好幾天,始終無法令雙方滿意,韓延徽是秉持著無可無不可的態度,王總結和李神福則是想再等等看,但他們倆註定是等不到韓延徽妥協的那一天了。
十二月三日丑時,位於長平通道內寺莊的蜀吳聯軍大營,軍士們正在沉睡之中,南北兩座寨門的吊斗之上,值哨軍士同時為某種動靜所驚動。稍後片刻,黑夜之中湧出來大隊軍士,猛然發一聲喊,向著寨門就撲了上來。
值哨軍士連忙晃動警鐘,將警訊傳遍軍營,他們本人卻被數支箭矢貫穿脖頸,栽下了吊斗。蜀吳聯軍為警鐘驚醒,連忙湧出營帳,但大多數軍士都十分慌亂,搞不清情況,如沒頭蒼蠅一般四處亂撞。
賀德倫和楊師厚麾下各自調出的頭一批搶營軍士都是能夜視者,他們將寨門砍開後,立即向後方發出訊號,轉眼間,無數燈球火把亮起,滑州軍和武寧軍從南北兩個方向衝入蜀吳聯軍大營,一場殺戮就此展開。
待到天明時分,三萬蜀吳聯軍被盡數屠戮,斬首上萬,餘者皆降。王宗佶和李神福皆死於刀下,後被蜀吳聯軍降卒指認屍身,首級被梁軍繳獲。
將蜀吳聯軍撲滅後,李振、賀德倫、楊師厚總算鬆了一口氣,有此“投名狀”在手,也算稍稍留了些晉身的資本。
打掃戰場已畢,三人召集其餘梁軍大小軍頭聚於高平縣衙,商議向燕軍投誠之事。有十數名悍勇的軍頭大叫“死戰不休”,為堂上湧出的刀斧手當場斬殺,鮮血將地面染得通紅。餘者為李振等人的狠辣手段懾服,又見大勢已去,於是不得不齊聲響應。於是各自回營,整頓兵馬,準備投降。(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三章 河南(一)
ps: 很不好意思,這段時間會議真的很多,這周連續三個會議要參加,更新會非常不穩定,請大家多多包涵吧。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十二月四日,從石後堡當面的梁軍營寨開始,土門嶺、長平村、寺莊、箭頭等數十座梁軍大小營寨相繼向燕軍舉旗,燕軍開出石後堡,沿長平通道向南,逐個接受梁軍投降。
李誠中在數十員將領的簇擁下,身披緋紅大麾、著金絲金甲、戴雙耳卷漆黃金盔,乘雪白大宛馬,來到高平城下。
李振、賀德倫、楊師厚等梁軍百餘文武將官跪伏北門之下,手捧官帽將盔,膝前梁王帥旗、各軍飛符令箭堆積於地,無人敢於抬頭,恐犯燕王之顏諱。
李誠中端坐雕花馬鞍上,放聲長笑,李振等梁軍降人便又矮了矮身子,伏得更低了些。
李誠中笑罷良久,興之所至,高聲道:“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卻無人應聲,麾下眾將面面相覷,不明所以,梁軍降將則各自戰慄不止。
眼望馬前跪伏的梁軍降將,李誠中一抬手:“起來說話。”
降將們抬起頭來,卻不敢起身,只李振膝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