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部分

迫感也越來越強烈,他需要這麼一條道路,可以讓越來越依靠後勤的營州軍迅速到達指定戰場。

可是長史府的力量畢竟有限,單單是目前的築路主力,就是依靠平州來完成的,想要達成李誠中制定的目標確實很困難,對此,李誠中的解決之道就是外包。

“將築路任務外包出去?可是……誰願意幹呢?都督所說外包又是什麼意思?”馮道疑惑的問。

“所謂外包,有兩種模式,咱們可以召集營州、平州、薊州、幽州的商人,在柳城開一次大會,將各個路段分包出去,由商人們組織人力修築官道。嗯,甚至可以召集渤海的商人,那邊的豪門大戶有錢得很……外包的兩種模式為,其一,由長史府給錢,比如懷遠軍城至扶余城的路段,長史府定出一筆築路費,可以是五萬貫,甚至可以是十萬貫,由行商來承接,完成之後,咱們檢視,符合標準,便付清款項。其二,長史府不給錢,給的是使用年限,行商築路完成之後,可以收取過往商客的費用,每過一人或一車,收取一定費用,連續收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官道收歸長史府。”

“收費?”馮道明顯對這種方法不甚理解:“這也能收費?”

“不錯,這叫過路費,想要快一些到達,就必須走官道,既然要走官道,就要付費,否則,對不起,請不要從這條官道上行走!”

馮道還在默默思索這條極富創意的方法,李誠中已經下令了:“現在就讓長史府向各州釋出通告,下月初九,在柳城召開行商大會,營州有一個極好的賺錢機會,讓他們都來參詳!”

當一名文吏將馮道草擬的通告帶回柳城之時,眾人已經來到了燕郡,縣令完失明帶領城中大小官吏出城迎接。完失明是原契丹品部大長老,但這位大長老卻沒有胡人那種野蠻粗率的作風,相反,他受漢人文化影響很深,一舉一動都在刻意模仿那股子讓李誠中也說不清道不明的酸儒味。

燕郡是營州生產規劃中的皮毛基地,但李誠中來燕郡的目的並非視察甲冑和衣料的生產,他的目的是為了看看這裡出現的書院。

盧龍軍去年的慘敗除了喪失大量地盤之外。還導致了一種反常的人丁流動,許多盧龍控制下的南方大族紛紛出關,奔營州而來,在柳城和燕郡等地避居,與前年的人丁流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大族家學淵博。文化程度較高。深得完失明的看重。為了彰顯自己的風雅,同時也因為自己的喜好,完失明充分和這些大族交往,並且積極鼓勵他們在燕郡設立書院。於是燕郡建成了三家比較有規模的院、雅山院。

李誠中聽說這件事情的時候身在渤海,他當即對完失明的行為予以了極大讚揚,並提出了書院的辦學之道。李誠中提出的辦學之道包含兩點:兼收幷蓄、高低搭配。

所謂兼收幷蓄,即授課內容包含百家之長,不僅含儒學。而且包括術道,將術道列為與儒學並重的課程。這個時代還沒有後世將儒學推崇到至高境地的地步,同時儒學中也沒有排斥他物的學術霸論,所以這樣的改變並沒有引起什麼反彈。術道包含許多內容,比如法、比如數、比如農、比如工,甚至還有簡單的行商知識。

所謂高低搭配,即將三所書院分成兩個等次,白坡院為初級院為高階院學習期為三年,畢業之後要考試,考試合格者才能升入高階書院繼續就讀三年,高階書院考試合格後准予畢業,畢業生與營州暫時推行的公務員考試通行。合格者吸納入官府為官吏。

參加初級書院學習者,官府提供食宿,每三月一考,合格者可以繼續就讀。當然。想要進入初級書院就讀者也需要一道面試,合格者才能進入。而參加高階書院者。除食宿減免外,可以領取每月兩百文的補貼,同樣三月一考,合格者可以繼續就讀。為此,燕郡官府每年需要投入五千貫予以維持,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對於李誠中而言,這樣的開支是必須的。他還打算在柳城、錦縣、遼城和建安同時推行這樣的書院制度,一應費用從府庫中列支。

兩家初級書院各自招收了兩、三百人,高階書院也有數十人就讀。李誠中在三家書院進行了詳細考察,並且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改善意見。其實這樣的書院制度類似於大唐早就實行的官學制——國子監,但不同的是,李誠中將這種包食宿、包出路、包分配的官學設定到了縣上,也就是從基礎開始,將教育平民化。

在長史府的官學規劃中,凡各縣高階書院畢業的學子,可以擔任從九品至正八品四個級別的官吏,從七品以上官吏,則必須出自即將設立的營州最高學府——營州書院,學制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