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本身並處,所以還東宮,為德王。

天子再次經歷了一回人生的大喜大悲,於是改元天覆,是年為天覆元年。對於立了大功的重臣自然要嘉獎,於是崔胤進位司徒,朱全忠晉東平王,孫德昭充靜海節度使,又因為李茂貞在這次事變中沒有跟從中官,於是加岐王。

崔胤想要趁這次絕好的機會拿到禁軍的軍權,但李茂貞不答應,他離長安很近,直接領兵進京,要求天子將軍權重歸北司。他的目的當然也很明顯,就是要讓一直對他恭敬有加的韓全誨掌禁軍。天子無法,只能令韓全誨為左神策軍中尉,以張彥宏為右神策軍中尉。於是長安城再次平靜。

這次震驚中外的長安變故,導致了兩個重要結果,對天下大勢起著極為巨大的影響。

其一,東平郡王朱全忠終於去掉了王爵中的那個“郡”字,他在這次事變中毅然勤王的舉動,為宣武軍贏得了巨大的聲譽,雖然最終沒有兵入長安,但在大軍西進的途中,因其高舉著的大義旗幟,沿途所有節度、刺史、軍將無不獻地納誠。如果說之前的宣武只是諸藩第一的話,那麼從天覆元年開始,這個自草莽而起的梟雄終於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全盛時期,成為了事實上的諸藩霸主。

其二,有所得必有所失,新晉的東平王在贏得天下聲望的同時,失去了徹底征服河北、擊垮河東的最佳良機。只要再加上一根手指輕輕一推,就會立刻轟然倒地的劉仁恭和李克用得到了極為寶貴的喘息機會,立刻重整防線,並形成了極為默契的攻守同盟。至少就盧龍而言,他們暫時解除掉了南方的巨大威脅,用句不太好聽的話來形容,叫做“得以苟延殘喘”。或許朱全忠認為這種“殘喘”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對於盧龍全鎮的所有軍將來說,都太過珍貴了,其中就包括李誠中。

如果非要再在後面加上一個影響深遠的因素的話,那麼韓全誨的上臺或許可以算得上一個。遠在渤海的李誠中完全沒有想到,繞了一個大圈,那位幾個月前和他把酒言歡的傳旨宦官,如今竟然入了中樞!而此時的他卻完全沒有精力去關心中原發生的一切,只要盧龍暫時安全就好,至於長安——就目前而言,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李誠中在上京城的宮牆之中苦惱,苦惱的事情則是大唐的另一個藩國——新羅。

第一卷 燕趙多悲歌 第二十九章 諸侯之定(八)

第二十九章諸侯之定(八)

新晉遼東郡王劉仁恭竭力維持的河北防線還是沒有穩住,老鴉堤一戰,盧龍軍慘敗,被宣武軍斬首無數。劉仁恭一直向北逃到了范陽,和劉守光會後後才勉強站住了腳,但此刻,盧龍各州已經丟了一大半。

當盧龍軍河北行營全軍總崩潰的訊息傳到渤海國上京的時候,李誠中再也按捺不住了,他立刻準備整點大軍啟程,返回營州,並且向留守營州的馮道、姜苗、周坎等人去信,要求他們立刻發出總動員令。後院失火,他在渤海打得再好也沒有用。事實上不單是營州發出了總動員令,盧龍軍各大軍頭勢力都齊齊動作了起來:高家兄弟、王敬柔夫子、李君操父子、趙元德、趙珽等等,都立刻整集軍馬,開赴范陽,準備在范陽城下和宣武軍展開最後的殊死一戰。

好在隨後立刻傳來了新的訊息,說是宣武軍發出了勤王的號召,大軍西進長安,撤出了河北!宣武軍的這次舉動無異於挽救了即將搖搖欲墜的盧龍軍,所以李誠中暫時不用返回營州了,因為他正處於渤海國權貴們的苦苦挽留之下。

事實上,渤海權貴們對於營州李都督拉走了府庫三成左右的財貨是非常痛惜的,他們之所以幾乎全盤按照營州方面的要求提供各種賠償,除了營州軍的強勢之外,還有另一層更加讓他們頭痛的原因——新羅的內亂。

新羅的立國比渤海還要早,但是他們真正得以成為半島的主人則要推遲到大唐開元年間。大唐初年,半島上實際由三個國家統治——新羅、高句麗和百濟,三國之間一直征戰不休。新羅在其中實力要更強一些,所以他們發動了統一半島的戰爭。但很不幸的是,高句麗和百濟結盟了,所以戰爭發展到後期,新羅幾乎到了快要崩潰的地步。

但是新羅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努力的向大唐靠攏。從新羅的第一個女王善德女王開始,這個國家一直在積極與大唐交往,全面的學習和模仿大唐的律令和制度,與高句麗和百濟相比,他們對大唐的臣服遠遠要來得更加虔誠,與之相反,他的兩個鄰國對大唐卻時常表現出一種病態的驕傲以及桀驁不馴。

新羅各代國王數十年的付出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