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5部分

衛北鎮撫司詔獄的涉案文武官員時,那些官員先是恍如夢中隨後嚎啕大哭,萬萬沒想到能活著離開詔獄。

李雲天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將那些涉案的官員,得知想要置他們於死地的人竟然是威國公魯仲乾的二公子後,這些官員無不萬分感慨,百感交集,如果不是李雲天在太和殿上力挽狂瀾的話他們估計到死也不會知道是魯天行在暗害他們。

因此,面對李雲天的這個救命恩人,再加上以前與魯天行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些飽受了牢獄之苦的文武官員唯有自認倒黴,這件事情鬧下去的話對他們並沒有好處,保不準要被牽扯出許多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

那些不幸被牽連進去的無辜官員也只有啞巴吃黃連的份兒,魯天行涉及到兩次謀反大案,同時又是北元樞密院的三大知院之一,他們可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因此唯有息事寧人。

對於沒能扛過酷刑死在詔獄裡的官員,李雲天對其是大力安撫,給予了豐厚的撫卹,並且給了他們免試進入講武堂的名額,也算是給那些死者的子弟一個從政之路。

由於李雲天的妥善處置,那些涉案的官員並沒有鼓譟鬧事,而是心平氣和地接受到了李雲天的安排,這使得張太后鬆了一口氣,心中對李雲天大為欣賞。

很快,太子登基的吉日悄然而至,京城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息,將宣德帝駕崩和太和殿逼宮兩件事所帶來的陰霾衝散。

太子朱祈鎮登基後年號定為了正統,就是大明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正統帝,曾經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是大明歷史上唯一一個成功復辟的皇帝,即便是縱觀各朝各代這種情形也非常罕見。

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李雲天與張輔並排立在勳貴佇列的最前方,雖然李雲天資歷淺但是他是勳貴中爵位最高的人,故而足以與有著太師頭銜、資歷深厚的張輔並駕齊驅。

隨著年幼的正統帝端坐在龍椅上接受文武百官朝拜,大明新的一頁緩緩拉開了帷幕,李雲天抬頭望了一眼意氣風發地立在龍椅一側的宋大山和王振,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看來他以後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何平衡朝堂上的各方勢力將成為他以後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第858章 打壓內廷

正統帝登基後下發了一系列的詔命,其中有一道詔命雖然不引人注意但卻具有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正統帝遵從宣德帝的遺詔,正式確定北京城為大明的帝都,而不再是“行在”。

這意味著北京城的各部院衙門的公章將由“行在某某衙門”變成“大明某某衙門”,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避免了遷都之苦,結束了朝廷中兩派大臣圍繞遷都與否的爭論。

由於正統帝年幼,大明的朝政正式落進了以楊士奇和張輔為首的十二名輔政大臣手裡,雖然李雲天並不是宣德帝遺詔中明確任命的輔政大臣,但是卻具有輔政大臣的身份,因此在那些輔政大臣商議朝中的大事的時候他都會參與其中。

原本,按照已經成為太皇太后的張太后的意思,想要讓正統帝下一道聖旨,正式任命李雲天為輔政大臣,這樣可以名正言順。

不過李雲天婉拒了太皇太后的好意,他現在手頭的事務太多,哪裡還有精力去處理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務,所以在他看來沒有輔政大臣的頭銜挺好,否則必將被朝廷裡的瑣事所困擾,至於輔政大臣的虛名他並不看重。

況且,正統帝一承大統後,京城的勢力格局必將重新洗牌,屆時各派系之間一定會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展開新一輪的爭鬥,而輔政大臣們將會是這場漩渦的中心,李雲天可不想介入此事白白地耗費不必要的精力,他有兩件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這兩件重要的事情是宣德帝的遺願,一是擴建京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京城不僅越來越繁華而且人口越來越密集,現有的京城已經無法再容納下龐大的人口,故而必須要擴建京城。

二是平定倭患,自洪熙朝以來,沿海的倭患日益猖獗,甚至發生了數十名遊蕩的倭寇在南直隸橫衝直撞,不僅令南直隸的軍隊束手無策還嚇得南京城關閉城門的鬧劇,故而宣德帝對倭患深惡痛絕決心將其根除,還沿海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宣德帝駕崩前,特意把擴建京城和平定倭患的事情交給了李雲天,在他看來大明除了李雲天外無人能做好這兩件事情。

原因很簡單,擴建京城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大明最能賺錢的就是李雲天,其餘的大臣根本就沒有生意頭腦,而單憑稅賦很顯然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城建工程,再加上李雲天有著一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