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5部分

“他怎麼也來湊熱鬧!”李雲天微微皺著眉頭,望著劉球暗自說道。

劉球與李雲天、于謙一樣,都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與李雲天和于謙不同的是,劉球沒有進入都察院,更沒有外放為官,而是擔任了禮部主事,參與編修《宣宗實錄》,後來在禮部尚書胡瀅的推薦下任翰林侍講。

別看劉球的官階只是六品,一旦外放的話那麼至少也是個正四品的知府,不知道有多少人文官削尖了腦袋想要進入翰林院,翰林侍講屬於士大夫的上流人士,在文官中擁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名望。

李雲天之所以會皺眉頭,是因為劉球的臭脾氣,他與當年的翰林學士李清正一樣都是人們眼中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一張口便要得罪人。

以前劉球得罪人沒關係,那個時候張氏太皇太后還在,對他這樣的耿直之人頗為器重,可如今正統帝年少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他要是不知深淺地把正統帝給招惹了那麼後果可就堪憂。

因此,李雲天耐心聽著劉球的上疏,在劉球的疏言十事中,大部分是選賢任能、肅清吏治和停止興作一類的陳詞,這使得李雲天心中略微鬆了一口氣,希望劉球不要去捅馬蜂窩。

不過,還沒等李雲天把懸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來,劉球的話便傳進了他的耳中:“臣以為,親政務以總權綱!”

“親政務以總權綱?”李雲天聞言怔了一下,隨後面露鬱悶的神色,一臉無奈地望向了抑揚頓挫地開口說著話的劉球。

“夫政自己出,則權不下移,故太祖太宗每早朝罷及午晚二朝,必進大臣於順門或便殿,親與裁決庶政,或事有疑,則召掌機務之臣,商確之而自折其衷,所以權歸於上。”

在大殿上眾臣的注視下,劉球神情嚴肅地望著龍椅上的正統帝,“皇上臨御九年,事體日熟,願守二聖之成規,復親決之故事,則政權歸於一矣。”

“唉,何必如此激進!”聽聞此言,李雲天不由得在心中暗自苦笑,劉球的言論很顯然已經冒犯了正統帝,而且還把內廷得罪死死的。

大殿上的文武眾臣也暗自對視了一眼,沒想到劉球竟然會提到這件事情,這無疑是向內廷挑釁。

王振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沉,相對於宋大山而言,執掌了司禮監的他成為了劉球此番言論的攻擊目標。

如果把劉球剛才的那番言語翻譯過來的話,就是指出正統帝平日裡接見大臣並不像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那樣勤快,而且很多事都不親自出面處理而交由他人代辦,因而導致“權歸於下”。

當然了,這個“下”自然指的是司禮監的那些宦官們,如今王振實際執掌了司禮監,那麼矛頭自然對向了他。

李雲天對劉球的這番言論感到萬分無奈,說實話他的這些話有失公允,難道讓十來歲的正統帝像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一樣那樣勤政主事?這很顯然不現實,否則張氏太皇太后也不會扶持內廷崛起了。

正統帝已經年近十六,自然能聽出劉球話裡的意思,眉頭皺了皺後沒有言語,不過臉色陰沉得厲害。

李雲天清楚正統帝這下是生氣了,他是正統帝的老師自然清楚正統帝的脾性,前面那些文官的上奏已經使得正統帝不高興,而劉球的話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因此,李雲天有些擔心地望著劉球,希望劉球下面的話不要再刺激正統帝,否則他就是自己往槍口上撞了。

“皇上,我大明以民為本,故而臣希望皇上能息兵威以重民!”隨後,當劉球的話再度傳來時,李雲天的心頓時就涼了半截,這個劉球還真的腦筋缺根弦呀,哪壺不開提哪壺。

顯而易見,劉球口中的“息兵威以重民”是在諫用兵麓川,由於麓川之亂大明正統朝多次對麓川用兵。

這使得大殿右側的勳貴們望向劉球的目光中不由得多出了幾分寒意,難道劉球的意思是攻打麓川的衛所軍太過無能才導致麓川的叛亂遲遲沒有平定?

正統帝的臉上禁不住顯露出一絲怒容,劉球話裡的意思是坐視麓川叛亂,任由那些叛軍佔領麓川?還是在嘲諷他沒有軍事才華?

“麓川連年用兵,死者十七八,軍貲爵賞不可勝計……設有蹉跎,兵事無已……今欲生得一失地之竄寇,而驅數萬無罪之眾以就死地,豈不有乖於好生之仁哉?”劉球沒有注意到現場局勢已經發生微妙的變化,依舊在那裡自顧自地說道。

說實話,劉球的這道勸諫用兵的上疏與幾年前他所堅持的論調差不多,認為應該止戈為武,和平解決麓川事件,避免百姓遭受戰火的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