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他手中的電報,邱吉爾的心不由自主的懸了起來,一時間猶豫了一下,竟沒有上前去接。
費希爾看了邱吉爾一眼,從軍安手中接過電報掃了一眼,點了點頭,軍官敬禮後退了出去。
“是東方的訊息。不是關於中國人的,是“埃姆登。號有訊息了。”費希爾象是知道邱吉爾心裡在想什麼,把手中的電報遞給了邱吉爾,“埃姆登,號偷襲了迫戈加西亞島和檳榔嶼,擊沉了我們的輔助巡洋艦“俄羅斯皇后,號。這是七天前的事。”
“怎麼現在才知道訊息?”邱吉爾有些憤怒地問道。
象上一次的赫爾戈蘭灣之戰可以說是開戰以來英德之間的首次有相當規模的海上正面交鋒,對於不瞭解過程、只在乎結果的大多數英國公眾來說,這個期盼已久的勝利無疑是一針強烈的興奮劑。而邱吉爾卻深深的知道,這場海戰的勝利雖然屬於英國,但這次“輝煌”的勝利與災難之間其實只有一線相隔,這場小小的海戰充分暴露出英國皇家海軍在計劃、通訊、協同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海軍部戰時參謀長弗雷德裡克斯特迪(如批)中將的“吝嗇”使得突擊計劃中的支援兵力形同虛設(斯特迪不允許因為一次小打小鬧”的“突擊”而影響到“大艦隊”的正常巡邏,因此拒絕了派主力艦進行支援的要求)。當時如果不是“大艦隊”司令傑利科當機立斷派出貝蒂率領戰列巡洋艦前往支援,突入赫爾戈蘭灣的英國輕型艦艇很可能損失慘重。作戰計哉中簡單明瞭的“西進合圍”到最後卻演變成了極為尷尬的邊打邊撤,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此外,海軍部和各支艦隊上參謀人員的通訊失職還險些造成潛艇誤擊友艦的可怕事故。這一切都讓邱吉爾怒不可遏,也讓他感覺到了戰時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所面臨的諸多“系統性”危險。
而這一次“埃姆登”號偷襲迪戈加西亞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