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很快地都將偉岸地身軀顯露在各自官兵地視野當中。
雷鳴禹第一次在這種距離而不是在照片上看見這艘比自己地轟炸飛艇要大得多地俄國飛艇。雖然有一定地心理準備。他還是感覺到了一絲震撼。
雷鳴禹當然不知道。眼前地空中巨怪是俄國從德國引進地最新式飛艇是世界上第一代真正意義上地空戰飛艇。
這種俄國飛艇是德國LZ…2型硬式飛艇的“武裝版”,它全長為128米,最大直徑為177米,擁有16縱骨和16個巨大的氣囊,氣囊的容積為0400立方米,空重為9250公斤,起飛重量為12050公斤,載重為2800公斤,它的引擎採用2臺80馬力戴姆勒H4L直列四缸發動機大航速可以達到每小時396公里,它的最大燃料載重為150C公斤,最大航程則可以達到825公里,靜升限為850米,最令人吃驚的是它擁有的空戰武器:2門毫米倍徑哈乞開斯式機關炮。
由於這種飛艇的造價極其高昂,財政窘迫的俄國人並沒有購買很多,這一次佈署在前線的這種武裝飛艇,數量也極其有限。
雷鳴禹透過望遠鏡仔細的觀察著眼前的俄國大型飛艇,相比於俄國人的飛艇,中國的轟炸飛艇就顯得小巧多了。
雷鳴禹很快就辨認出了俄國人飛艇上的火炮吊艙由得暗暗心驚。
俄國人已經發現了中國飛艇,在雙方逐漸接近的時候有任何國籍標識的俄國飛艇突然亮出了俄國國旗,並開始調整方向,朝著三艘中國飛艇迎面飛來。
“發訊號給指揮艇,俄國人的飛艇上裝有火炮,他們很可能是來攔截我們的。”雷鳴禹說道。
負責通訊的軍官答應著飛快的發出了訊號。
“咱們的飛艇要是有炮就好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剛剛聽到了艇長的話,官兵們可能都意識到了場前所未有的戰鬥,即將打響。
但他們根本想不到天他們遭遇的這場戰鬥,將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場飛艇與飛艇之間所進行的空中格鬥將作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空戰而載入史冊。
“大家用不著緊張,他們有炮不假,可不一定能打到我們,”雷鳴禹說道,“孫
經要求過在咱們的飛艇上裝火炮和機槍,但軍械局試驗,發現火炮在空中連瞄準都困難,更別提打中目標了,而且因為炮口火焰的關係,很容易引燃飛艇上的氫氣,引起爆炸,極不安全,後來部長就下令取消在飛艇上安裝火炮和機槍了,俄國人敢在飛艇上面裝炮,能不能打中先不說,很可能自己就把自己給點著了,那咱們可就有好戲看了。”
聽完他的話,官兵們發出了一陣鬨笑,緊張的氣氛也因此被沖淡了許多。
楊凝雪有些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什麼,而是將手中的狙擊槍架好,開啟了槍機,將子彈上膛。
狙擊隊員們也開始將子彈上膛,面對眼前的這些大傢伙,他們都知道,今兒個不打出個結果出來,怕是不行了。
飛艇裡一時間靜了下來,只有螺旋槳的突突聲變得分外清晰。
就在這一刻,中飛艇上的官兵們全都嚴陣以待,就等著距離足夠近後開火的那一刻。
而此時此刻,俄國人的飛上,卻是一片忙亂的情景。
“伏爾加”號裡(俄國飛艇全部以河流命名),艇長克利沃諾斯基大尉惱火地看著手忙腳亂的艇員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這也不得他的手下,這些人才剛剛經過了德國人的飛行訓練不長時間,能把飛艇操縱到這個水平,應該算是相當不容易了。
當知中國飛艇部隊再次出動轟炸赤塔的訊息之後,上級命令剛剛到來不長時間的“齊柏林空戰飛艇部隊”立即出擊,前去攔截中國人的飛艇,要他們“用先進的齊柏林飛艇上的大炮把中國人在空中撕成碎片”,以報復中國人對赤塔造成的巨大破壞。
接到命令和偵察人員報告的中國飛部隊的空中位置之後,俄國齊柏林飛艇部隊的十艘飛艇立刻升空出擊,但沒想到在行進途中卻遭遇到了狂風的襲擊,結果編隊半道上在空中散了花,誰也找不到誰了。
好容易等到狂風減弱一後,俄國飛艇重新集合,才發現隊伍竟然一下子少了一半!
經過無線電臺的拼命聯絡和地面電臺的幫助,俄國人這才知道,因為剛才的風實在太大,有兩艘飛艇被大風吹得失去了控制,艇體和動力機械受損,被迫返回基地降落,另外三艘則根本不知道被風吹到哪裡去了(大約一個多月後這失蹤的三艘俄國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