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為實現集體農場式農業而研製的農用機械已經完成了,正在進行測試,她想去看看,如果成功的話,中國的好多地區,都可以使用這些機械代替傳統的畜力耕作。
孫綱聽她這麼一說,立刻變得興奮起來,立刻要陪她一起去看看。
從後世穿越來的他當然知道,農用拖拉機的出現,對中國農業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即使在後世,中國的農業,也沒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機械化耕作。
自己在大學時,曾經聽一起過,他家裡四個人管理地耕地一眼望不到邊。離他家最近的鄰居(也是農民),他開車得走十分鐘。
因為,那裡的農民,全都是採用機械化耕作。
每當坐火車回家,在車上看到沿途中國的農民在田地裡汗下如雨勞作的身影,孫綱的心有一種刺痛地感覺。
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可我們的很多地方,為什麼還在原地踏步呢?
來到了天工公司,當孫綱看見了眼前的這臺履帶式拖拉機時,恍惚中,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負責研製工作的老技師華蘅芳給孫綱講解了一下這輛以汽油機為動力的拖拉機的工作原理和效能資料,孫綱看著面前一頭斑駁花發的老技師,一下子想起來了什麼,不由得感慨萬分。
這位在大清朝官居四品但“不慕榮利,一生治學著述。*未嘗求祿仕進”的科學家,中國地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就出自他和徐壽(徐建寅的父親)之手,想不到今天,中國的第一臺農用拖拉機也在他的手中出綱看著老人那滿頭花髮和飽經風霜卻面含微笑地臉。感動地說道,“此等農機出世,是真正的澤被萬代啊。”
“參政言重了,老夫愧不呵呵笑道,“當國者心繫黎民。才能使這些與民有大利的機器出現,不然。老夫和在場諸位,空有一身本事。也沒這個機會讓它們出
華蘅芳的話深深觸動了孫綱。
如果不是華夏共和國的成立,解除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帶給中國人民地思想桎梏。自己根本見不到中國人現在所取得的這些成就。
看著這位面容雖然蒼老精神卻十分健旺地老科學家,孫綱在心底暗暗的下定了決心。
一定要在自己地手中。建立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讓所有地人,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專長!
“老先生,為什麼要用履帶呢?”尤吉菲爾看著眼前地拖拉機,問道,“這臺機械和我在英國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國的田地和英國有很大不同,中國北方多旱田,南方多水田,是以這農機之制,當兼顧南北,為兩用之式,此機亦可變履帶為巨輪,以適應不同之田地,”華蘅芳說道,“所慮者,此等農機結構複雜,造價對平民來說,亦屬昂貴,推廣不易。*”
“但畢竟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一同在場觀看的農業部長孫文充滿信心的說道,“可先在區域性推廣,迨民眾見其利,自會籌資購用。”種農機適於廣闊之地,”華蘅芳又說道,“南方之山地梯田就不太好用了,如果能再造一種小型農機就好了。”
“那就還得再拜託華老了。”孫文笑著說道。
“我國農田水利設施用具多年使用均有損壞,應該加以維護才是,”華蘅芳又對孫文說道,“象一些古時之機具,機巧靈便,比如龍骨水車等,比這鋼鐵機械要省力,也應該大力推廣。”
“我這些天正安排統計呢,很快就要著手了,”孫文說道,“到時候,天工的眾位就又好受累了。//*/”
“只要能有利於民生,再累再苦,咱們這些人也心甘情願。”華蘅芳感慨地說道。
孫綱看著大家,心裡不知怎麼感覺說不出的踏實。
自己,從華夏共和國成立後,就不是在孤軍奮戰了。
從天工公司出來,“這種農機,在蒙古正好用得上。”尤吉菲爾對孫綱說道,“機器的造價對中國農民來說,是有些貴,但相比於同類的別的國家的產品,還是很便宜的,對我們來說,也是可以接受得了的,對於一些需要農業機械的國家,中國不妨考慮一下出口。我想那位孫文部長,應該能夠想到。”
“還不知道能生產多少呢,夠不夠我們在蒙古用“蒙古的農場也不會馬上一下子全部採用機械,會是機械和牲畜並用。”尤吉菲爾笑道,“就連英國,也沒有說全都用機械的。”
“我現在懷疑你以前在英國是不是幹過農活。*”孫綱看著紅髮美女說道,金色的陽光照在她明豔的臉上,此時此刻的她,顯得分外美麗,讓他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