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斯”號(排水量8500噸,主炮口徑203毫米)知道阿根廷人來者不善,及時調整了陣位,和海岸炮兵一起,做好了戰鬥準備。
雙方在談判期間海軍艦艇就這麼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而智利的四艘潛艇“亞蘭德”號、“科利尼”號、“聖胡利安”號和“聖克魯斯”號也都悄悄的潛航溜出了港內,到附近海域尋機進入攻擊陣位。
智利是南美最具海軍傳統的國家之一,智利人很早就意識到了海軍和海權的重要。
太平洋戰爭(是智利對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那一次,不是二戰時的太平洋戰爭)彰顯了海洋之於智利的巨大價值,在這次戰爭中,智利掠取了秘魯的大片海岸,愣是把玻利維亞變成了“內陸國”,在國內的革命戰爭中,海軍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沒有哪一次戰爭如國內革命戰爭一樣令人信服地證明了智利易遭從海上而來的攻擊的弱點。在這次內戰中,對海洋的有效控制使得力量較弱的國會軍可以自由的進行機動,甚至可以選擇最後決戰的地點!
所以當內戰結束後,在智利人當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智利。”
智利海軍官兵的戰鬥素質遠遠高於南美另外兩大海軍強國阿根廷和巴西,因此當他們看見阿根廷艦隊到來後,就立刻做出了反應。
而中法馬江之戰也給了智利人很多“有益”的啟發,所以當阿根廷艦隊宣佈封鎖港口時,“埃斯美拉達”號和“奧金伊斯”號就針鋒相對的做好了反擊的準備。
當得知談判破裂的訊息後,阿根廷人派代表到“埃斯美拉達”號上“勸降”,遭到了智利人的堅決拒絕,當阿根廷的使者剛剛上了返回本艦的小艇,正往回走時,“埃斯美拉達”號上的主炮便開始怒吼,向阿根廷艦隊猛烈射擊。
阿根廷艦隊隨後立刻開火還擊,這場被後來的學者稱為“第二次太平洋之役”的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戰鬥一開始,“埃斯美拉達”號和“奧伊金斯”號就憑藉高速一邊開炮一邊衝向阿根廷艦隊,阿根廷艦隊立刻規避,結果讓這兩艘大型巡洋艦順利的衝出了包圍。
阿根廷艦隊立刻開始追擊,雙方你追我趕的在海上進行著激烈的炮戰,激戰中,“埃斯美拉達”號的203毫米主炮擊中了阿根廷旗艦“聖馬丁”號的司令塔(這個地方為什麼總會被擊中?),阿根廷艦隊的指揮官海軍中將蘇瓦雷斯因炮擊造成的劇烈震動導致雙目暫時失明和“間歇性耳聾”,無法指揮作戰,“聖馬丁”號的艦長潘帕也身受重傷,高階軍官死傷多人,“聖馬丁”號被迫撤出了戰鬥,由“加里波第”號接替旗艦進行指揮,繼續追擊“埃斯美拉達”號和“奧伊金斯”號。
可是以後發生的事情,是讓阿根廷艦隊絕對意想不到的。那就是,這次戰爭的“罪魁禍首”,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
(三百一十三)從瓦爾帕萊索到福克蘭
“加里波第”號裝甲巡洋艦接替“聖馬丁”號進行指揮後,擔心“埃斯美拉達”號和“奧伊金斯”號就此逃脫,命令“祖國”號魚雷巡洋艦向敵艦發起魚雷攻擊,其它各艦一齊開火對智利兩艦進行火力壓制,掩護“祖國”號攻擊,可沒想到的是,智利兩艦發現“聖馬丁”號撤出戰鬥後,反而不逃了,而是調頭一前一後猛衝了上來!
可能是智利人發現對方的主力艦少了一艘後,覺得自己沒有必要擔心被圍殲了,所以乾脆不逃了,殺了個“回馬槍”過來。
也是,若從噸位上講,“埃斯美拉達”第二和“奧伊金斯”要比前來進攻的任何一艘阿根廷艦艇都大,火力也不弱,智利人是沒必要害怕。
當雙方艦隊再次抵近射擊時,“祖國”號快速逼近了“奧伊金斯”號,向“奧伊金斯”號連續發射了三枚魚雷,全被“奧伊金斯”號給躲了開去,當“祖國”號準備發動第四次魚雷攻擊時,卻被“奧伊金斯”號的一發炮彈擊中了魚雷發射管!
“奧伊金斯”號這一炮給予了“祖國”號以重創,造成“祖國”號上多名魚雷射手和炮手死亡,而且魚雷艙被毀,所幸沒有引起魚雷殉爆,“祖國”號因此被迫撤出了戰鬥。
開戰不久,阿根廷艦隊就有兩艘戰艦先後受傷被迫退出戰場,智利海軍官兵的戰技之高超可見一般。
雖然有兩艘戰艦接連退出戰鬥,但阿根廷人的鬥志絲毫未受影響,阿根廷人的剩餘艦艇在“加里波第”號的帶領下繼續向智利兩艦猛烈開火,雙方戰艦往來賓士,奮力搏擊,都在以最強的火力給予敵人以最兇猛的打擊,過了不久,恢復了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