璘嘆息道。
“其實我也就是打個比方,再加上兵器盔甲訓練之類的也都會影響戰鬥力,是不能簡單換算的。要不然當初陳湯為什麼說當時漢兵一個可以打西域兵五個?難道那時的漢人生活還不如西域小國不成?但是不管怎麼說,人命越不值錢,對外擴張時的動力便越大。而決定人命價值的,不只是生活水平,民風也很重要,秦漢及以前的年代,華夏的民風是重義輕利、重諾輕生,為了一個承諾或是一口氣便可以捐軀赴死,而現在呢?這樣做會被認為是傻子現在人命可金貴多了”,趙抗不無諷刺地說道。
“是啊,臣麾下的將士大多來源於北方的流民,因為都與金軍有著血海深仇,情況還好些,那些南方士兵卻得訓練很久才能上戰場,唉!”,吳璘早有同感,忍不住又嘆息了一聲。
“秦國當年的軍力之所以強大,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他將百姓的基本生活水平牢牢地限制在溫飽線上,民眾能吃飽便不會造反,這樣內部便穩定了下來,而不夠富裕又使得他們的人命低賤,在戰場上便會悍不畏死。另外,剛達到溫飽線的民眾生育率是最高的,也有利於人口的增長,這是秦國軍力強大的第一個原因,至於商鞅制定的法律制度不過是外殼而已。”,趙抗剛說到這就被打斷了。
“但是這樣的暴政也正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我們是不能採用的,那樣不亡於外,卻要亡於內了。”,吳璘揮了揮手。
第七十七章 談兵(下)
“看來即使是武將們,也多少沾染了一些儒生的習氣”,趙抗心中不以為然,但並沒有糾纏於此事不放,以免引起吳璘的不快,他立刻接著剛才的話題講了下去。
“剛才說的我們用不了,但下面要講的就完全不同了,這一點不光是秦國,軍力最強的漢代也是如此,那時除了皇室以外最富有和最有權勢的是什麼人?是軍功勳貴!而現在呢?是透過科舉而登上高位的文臣!吳大人該明白為什麼民風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了吧,民眾逐利,榜樣的力量而已。”,趙抗面露微笑,他想吳璘已經明白,不需要再解釋什麼了。
“是啊,若從軍才能發達,百姓自然踴躍參軍,平時也一定勤習武藝;而像現在考取功名才有前途,有天分的人自然都會鑽到故紙堆裡了!哼,書中自有黃金屋嘛!”,吳璘冷哼了一聲,然後又皺起眉頭,“可是現在文官們早已抱成一團,沒有辦法撼動啊!”
“的確很難,但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我們的事業一定能夠成功!”,趙抗的神情前所未有地堅毅。
吳璘以為趙抗是想要他支援自己爭奪太子之位,有岳飛的前車之鑑在,他立刻噤口不言。
趙抗自然想到他誤解了,但一時也說不清楚,不如佯裝不知,不要點破為好。
趙抗剛要離開,才想起還有要事沒說,“差點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記了!吳大人,請您在這一帶的墾荒工作中多費些心。我的意思不是要您加大力度,而是希望您儘可能地增加牧場的面積,使這一帶逐漸轉變為半農半牧區。等到日後關西地區完全收復後,那時再完全變為農耕區也不遲,而關西地區則成為新的半農半牧區。”
“殿下的意思是要擴大馬場的面積吧,可是牧場的收益比耕地要差多了,這樣不太好吧。”,吳璘遲疑道。
“但吳大人不要忘了,牧場所需的人手也要比耕地少得多啊!隨著嶺南開發的力度不斷加大,這一帶將長期維持地廣人稀的狀態,現在不擴大牧場面積,更待何時?”,趙抗反駁道。
吳璘還停留在老觀念上,對此不置可否。
“同樣面積的耕地,收益自然比牧場大得多;但是若是相同的人數,而面積無限的話,則絕對是牧場收益更大。以前這一帶的耕地之所以不改成牧場,是因為人口眾多,靠畜牧業養不活而已。”,趙抗再一次體會到要別人接受新觀念確實不容易。
“臣明白了,可人口總會恢復的,那時豈不是還要改回來?”,吳璘還是覺得趙抗多此一舉。
“按照我國百姓的習慣,若是耕地過多,無人耕種的只會有一個結果——拋荒,根本不會有人想到可以放牧,那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將可以耕種的牧場闢為耕地,在大家心中是理所當然的;而將耕地再轉為牧場,則往往不被世人認同,就像當年的漢武帝那樣。但是想徹底打敗金軍,我們必須有大量的戰馬!現在人口不足,正是擴大牧場的大好時機,不可以錯過啊!將來等失地收復以後,黃河以北都必須保留相當面積的牧場,因為草原韃子一旦完成統一,將更加可怕!”,趙抗攥緊拳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