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軍功,準確地說,是年平均功勳,但立功年限不得低於五年,以免新國王因經驗不足而犯下大錯,另外,斬首功勳若不到總功勳的三分之一,那麼總功勳按斬首功勳的三倍計算,以免這一制度發展下去卻變成了內政能力的比較。還有一點,用於比較的功勳不是實際功勳,而是修正過的的結果,修正的方法就很值得玩味了,這正是形成差別的關鍵所在
趙抗這樣做也是沒辦法的,如果真的搞成每個人都有繼承權,那趙國非空中解體不可。但若還是沿用嫡長子繼承製,出垃圾君王的機率又實在太高了。趙國的軍權可都是集中在國王手中的,要是無能之人坐在這個位置上,危害實在太大了。所以趙抗思量月餘,找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他規定,國王的子嗣功勳照實計算,三代以內的王族(按父系歸類,母系不管幾代都不算皇族。)子弟減半計算,三代以外的支系王族成員再減半,外姓之人則再減半。以上只限男子,如果是女人的話,還得減半。另外,如果是外姓或女人成為國王,其子嗣在王位繼承上作外姓處理,但可以享受前面提到的兩項權利。而如果某外姓連續兩代擔任國王,並且保持趙國原有的基本制度不變,那麼該家族可以取代趙氏,成為新的王族。另外,每個人都有繼承的權利,也有不繼承的權利,也算是給個人保留一點自由。
如趙抗所料想的那樣,這項制度雖然對大部分人都有好處,但是由於中華數千年以來家天下的傳統,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了反對。但是趙抗表示,自己雖然還年輕,但未必就一定會有兒子,就算有兒子,也未必就適合當國王。就算一切都滿足,幾代之後也遲早要出問題的。因為趙氏子弟都從這項制度中獲利,所以趙抗提出一個還說得過去的理由後,大家就不吭聲了。
接下來是女人的問題,中華自古以來就是重男輕女,大家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在大家看來,趙抗允許女人參軍從政就已經很過分了,要是出現了女王,男人們的面子還往哪兒擱啊?但趙抗以武則天和歷史上幾個有名的太后為例,證明女人是有可能當好君王的。而且趙抗表示,自己已經對女人繼承王位做出了很大的限制,就算是自己的女兒,也得比她的兄弟多出一倍功勳才行。何況趙抗還對王位旁落到女兒的夫家做出了防範,那就更沒什麼問題了。若她真的能做到,證明其才能出眾,為什麼不能當女王?最後,趙抗用一句話令大家都啞口無言,“難道你們覺得自己連女人的一半,都做不到嗎?”
外姓繼承的問題是反對得最激烈的,家天下的傳統實在是太根深蒂固了。不過因為除了趙氏子弟以外,其他所有人都從中得利,趙抗其實只需要說服他的那些堂兄弟和侄子就可以了。趙抗的理由很簡單,如果一個外姓之人能獲得超過第二名八倍的功勳,那他完全可以說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對這種人來說,就算你不給他機會,只要他有野心,也一樣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奪得王位。而那樣的話,趙國將陷入內戰的泥潭,百姓就太可憐了。而且,如果此人是透過暴力方法奪得王位,那麼原有的趙氏王族一定會被斬草除根,這對趙氏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國王可以預先將其除去,但是一來人才難得,這樣做實在太可惜;二來也可能會失手,那麼此人奪位成功後,想他不報復都是不可能的。而從古到今,還沒有一個王朝是亙古不滅的,趙抗這樣做也是為自己的家族留條後路。趙氏族人本就對趙抗心懷畏懼,再加上趙抗說的也確有道理,大家便大都不再反對。而趙抗又適時地激了他們一下,“難道你們就沒一點志氣嗎?我已經給你們大開方便之門了,你們要還贏不了,我就真的得叫你們一聲‘廢物’了”
那些小夥子中最大的也就二十多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而經過趙抗這一年多的培養,他們原本被壓抑了很久的血性也得以恢復。如今趙抗這麼一激,他們怎麼受得了?於是連最後一點反對的聲音也消失無蹤了。
趙抗本來以為,只要搞定了族人,那些外姓將領還不是手到擒來?可沒想到虞允文帶頭反對,自然其他人也只能隨聲附和了。趙抗並沒有當眾說服虞允文的十足把握,便選擇了兩人間私下會談的方式。
結果談了一會才知道,虞允文並不是反對趙抗制定的這項制度,而是反對他在北伐期間公佈此事。趙抗目前並無子嗣,也就是說大家都有機會,如今北伐正是建立功勳的大好時機,趙抗這樣一刺激,很可能令眾將急功近利,那些趙氏子弟尤其如此。
趙抗聽後反而笑了,“虞相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如果連這點誘惑都抵抗不了,那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坐我現在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