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要說這幾十項之中,哪種貢獻最大?在趙抗看來,毫無疑問是馬路了。對於缺乏馬匹的趙國來說,陸路運輸只能依kao車輛(牛車、驢車、手推車等等),所以道路狀況對其影響很大。而趙國的領土大都位於熱帶、ya熱帶地區,降水量極其豐沛,也即是說,道路在相當多的日子裡都是泥濘不堪,難以通行,這不但影響了陸路運輸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而現在呢?趙國所有的道路都按照陸仁臨終前的建議,將路中央墊高,有效地防止了雨後積水導致路面淤積,並大量使用煤渣等廢料作為築路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只用了兩年之前,趙國幾乎所有的道路都改成了馬路,總里程也增加了一倍有餘,這令趙國的運輸損耗大大降低,還同時騰出不少空閒人手投入到農耕之中。而其他的一些發明或訣竅的運用,也或多或少地派上了用場,所以雖然趙國一百多萬青壯被徵入軍隊進行篩選訓練,但官府的虧空卻逐年減小,今年更是略有贏餘。再加上隨著地震廢墟的徹底清理,趙抗又減少了兩千多萬貫的損失,目前趙國就算再維持十年的軍國體制,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當然,趙抗沒那麼白痴,真要訓練十年,那些青壯都該老了
陸仁的遺澤並非僅僅這些而已,他當初的專業是生物化學,這自然在古代派不上什麼用場,可是簡單的營養衛生制度卻被他在去世前整理了出來。趙抗將其推行數年之後,已經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不說別的,光夜盲症的消失這一點就令趙抗獲益極大,這使得趙軍的夜戰傳統有了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可能。而趙國軍民的體質都有了明顯地增強,這無論是平戰,無論是於國於家,都是大大有利的。
儘管如此,趙抗並沒有全盤照搬,醫術已經堪稱當世第一人的他對於營養衛生,也有著他自己的想法
第四百四十一章 民族政策
經過趙抗的試驗和研究,他發現注意營養衛生在短時間內固然有利於人類健康狀況的改善,但長期這樣的話,反而會降低人體的適應能力,甚至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退化”。所以趙抗一方面做好普通居民的營養衛生工作,另一方面則在主力部隊中增加了適應能力的訓練。這種訓練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不定期地讓將士們吃生食、忍受汙穢的環境、甚至忍受難捱的飢餓,如果承受不住病倒或是忍受不了的話,則將被從主力部隊中除名。這項工作才開始沒多久,等到完成之後,北伐就可以開始倒計時了。
這兩年來趙國的變化很大,一方面為了擴軍備戰,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掌握領地的實際情況,趙抗於半年前開展了趙國建立以來的第一次人口普查。雖然到現在也沒有完成,但是根據已收集來的資料分析,現在趙國的人口如果連奴隸和外國過來的流動人口也算上的話,恐怕已經突破一千萬了,即使只論經濟實力,在東方各國之中也僅次於宋金兩大巨頭。
在這一千萬人口中,漢族約六百萬人,而說以漢語來進行判定的漢人則超過了八百萬,其中獲得國民資格的要稍少一些,但至少也有七百五十萬人,這個初步的結論很清晰地顯示出了趙國目前的民族構成。作為新興的多民族國家,不解決好內部的民族矛盾是肯定不行的,除了一直在進行的漢語漢字推廣工作以外,趙抗還三管齊下,總算解決了這一歷史上的大難題。趙抗的第一步舉措就是盡力維持漢族作為趙國主體民族的地位,並不斷強化,因為從史料中可以看出,從古到今,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主體民族人口不足總人口一半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民族和睦的,而主體民族的力量越強,多民族國家內部才越不容易爆發民族間的衝突,五胡亂華就是很有說服力的反例。為了保證這一點,趙國當初並沒有急於擴張,而是在不斷引進大陸漢人移民的同時穩步蠶食,始終保持漢族的人口優勢,這才沒有出現類似當初秦滅六國後因消化不良而迅速解體的情況。
相較第一步舉措而言,第二步舉措則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那就是透過宣傳等多種手段,消除民族間的歧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趙抗一直在盡力淡化以血緣作為判斷依據的漢族概念,而不斷突出強調以文化作為判斷依據的漢人概念,使之取代漢族成為新的主體民族判定,這無疑將大大增強其他民族的向心力。因為血緣是改不了的,而文化則可以學習,他們便有了融入大家庭的可能。儘管如此,趙抗卻毫不猶豫地否決了某位大臣提出的優待“蠻夷”的提案,這又是為什麼呢?
“給少數民族以優待,其實等於在變相地說他們不如漢人,這種歧視性的優待,和嗟來之食有什麼區別?”,趙抗駁斥道,“當然,他們由於本身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