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汗選擇暫時作出輕微的妥協,其實反而是“不勝而勝”、狂撈實利之舉
完顏雍作出這樣的選擇,一來確實是出於無奈,二來也自有深意。如果繼續與蒙古人硬抗下去,那女真人遲早是頂不住的,而蒙古人對待抵抗者的方式只有一個,那便是屠殺。而大宋卻要文明得多,即使憤怒於金國的背叛而大舉征伐,也不可能像蒙古人那樣斬盡殺絕,畢竟隨著大宋的日益強大,當年兩族之間的刻骨仇恨已經基本化解了。在所有民族之中,漢人的民族性格比較特別,往往是越弱勢的時候,便越記仇,反倒是強大起來以後卻顯得非常寬容。雖然這一點並不適合生存競爭,但卻是漢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誌之一。所以對現在的金國來說,“寧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絕對是至理名言。而且,完顏雍也偷偷派人向大宋朝廷訴苦,說明他們這樣做只是無奈之下采取的緩兵之計,只要大宋北伐大漠,金軍願意作為前驅
趙恢和大宋的重臣們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金人是兩面三刀,想在宋蒙之爭中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現在蒙古人才是大宋的最大敵人,在這種時候將金人完全趕到蒙古人那邊去實在是很不明智的行為,尤其是當辛棄疾在漠北大敗而回的訊息傳來之後
就在成吉思汗的大軍圍攻上京城之際,辛棄疾已經率軍橫掃了蒙古的精華地帶漠南地區,但為了體現大宋的文明,辛棄疾並沒有像蒙古人那樣對留守的老弱婦孺大肆屠殺。然而,卻遲遲沒有蒙古大軍回師的訊息傳來,辛棄疾不禁有些焦急了,他乾脆繼續率軍向漠北進軍,不知不覺間他們離大宋的邊境越來越遠了。漠北戰役很成功,由於蒙古人幾乎抽空了所有的軍隊,即使連他們大後方的漠北地區也顯得異常空虛,宋軍幾乎沒有遭受多少戰鬥減員,倒是因為水土不服而病倒的人數更多一些。但是,辛棄疾還是低估了戈壁沙漠的阻隔作用,當他們勢如破竹地進攻時還不明顯,但當蒙軍主力返回將其擊敗後,想再撤回大宋卻變得異常艱難起來。
辛棄疾曾經和昔日的蒙軍多次交手,對其實力相當瞭解,而且在這種外線作戰中他也表現出了不同以往的謹慎小心,但是他還是沒想到蒙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全部換裝優質裝備,而且還完全形成了戰鬥力。宋軍現在還有戰鬥力的不過四萬出頭,在裝備優勢並不明顯的情況下,又怎麼敵得過蒙古近三十萬精兵呢?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昔日驍將王德的長子王琪率領三千死士拼死殺出了一條血路,讓辛棄疾帶著宋軍主力成功突出重圍,但那三千勇士卻無一生還
雖然暫時擺拖了蒙軍主力的追擊,但是由於糧草輜重幾乎全部丟失,宋軍在穿越大漠的過程中付出了大量減員的代價。而當他們來到漠南的時候,那些本已經降伏的蒙古“平民”見宋軍戰敗,也立刻轉換了立場,開始“痛打落水狗”。在這種情況下,宋軍想要弄到一點食物,都必須付出相當的傷亡,但蒙軍隨時可能追來的事實又逼得他們不得不速戰速決。結果當辛棄疾拖著幾乎累得麻痺的身體殺回大宋境內時,他帶出去的五萬精騎,已經不足三千人了
辛棄疾很憤怒,因為按照當初的決議,如果他的大漠攻略不能將蒙古主力逼回,趙奈的東北軍團就必須再派十萬大軍北上,直接佔領蒙古人的老巢,那樣就可以逼著蒙古騎兵與多兵種混編部隊正面決戰,獲勝是很容易的,而不會像他那樣反而得用純輕騎隊伍去迎戰數量多出自己幾倍的輕重騎混編部隊。
第五百八十章 源平爭霸
如果蒙古人還不回來那也沒關係,在計劃中趙奈將帶二十萬善於定點防禦作戰的武裝移民同行,徹底將漠南完全佔領。那樣一來,蒙古軍隊就成了無本之木,以後便不足為懼了。可結果趙奈的大軍從頭到尾就沒有出過長城,只有辛棄疾孤軍奮戰,以致他的精兵幾乎傷亡殆盡,辛棄疾焉能不怒?
然而這時趙奈已經不在燕京了,辛棄疾有火也找不到人發,原來大宋的東邊出事了,所以趙奈被召回洛陽議事,而辛棄疾這時已經出了長城,推進速度又實在太快,信使只能無功而返。聽到實情後,辛棄疾只能哀嘆自己倒黴,行軍迅速居然成了壞事,好在這次東邊的問題基本也輪不到他的騎兵出場,事情還要從當年因為感情問題離開大宋的趙抗養女千鶴說起
千鶴帶著身心的傷痛回到故鄉日本後,一直想著怎麼令趙抗改變想法,她認為趙抗之所以不在乎她的提議,是因為日本實在太弱,如果日本變強的話,那筆交易就變得有價值了。而如果趙抗到時候還是無視她的心意,那麼她也不會就此罷休,趙抗不懼死亡,那麼最有效的報復就是破壞他所珍愛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