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給趙國,作為補償,大食人在錫蘭島購入商品的價格,不得高於兩國開戰前在南洋購入的價格。另外,大食不得派人到趙國境內傳教,作為交換條件,趙國承認天竺本土及錫蘭島以西海域為大食的勢力範圍,保證不主動對其發動攻擊,但是當受到攻擊時趙國保留反擊的權力。於是,本來與此無關的天竺反倒成為了犧牲品
在暫時消除了大食的威脅之後,為了牢牢掌握住錫蘭島,趙抗決定發動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矛頭直至天竺最大的痼疾——種姓制度!與此同時,趙抗向國內發出命令,立即徵集十萬移民前往錫蘭,以穩固當地的統治,並且儘量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再移民二十萬過來。這樣一來,就算全部當地人都抵制反抗也不必擔心了。
正如趙抗預料的一樣,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那些高種姓的本地居民就極力反對,但他們畢竟數量有限,趙抗根本就不擔心,而且,這倒正是個沒收他們家產的好藉口。可是那些低種姓的人居然也大多反對,這就令趙抗十分驚愕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是他們不願意和比他們更低等的種姓平起平坐
這種情況已經令趙抗相當憤怒,不過他還不算很擔心,因為按照利益決定論來說,至少那些最低等的“賤民”是會全力支援他的。但結果卻令他極度抓狂,大部分的“賤民”在長期的壓迫下已經變得十分麻木,根本就沒有為自己的權利而鬥爭的念頭,所以起來支援改革的“賤民”也寥寥無幾。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像阿提拉這種有婆羅門血統的“賤民”,又輕視出身比他們更低的“賤民”,所以“賤民”這個階層因此完全成了一盤散沙。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看著這一切,趙抗怒氣填胸,幾乎想要將這個毫無鬥爭精神的民族徹底滅絕。但趙抗還是很快就冷靜了下來,虞允文當初曾經告誡過他,無論自己有多強,也絕不可同時樹敵過多。而且趙抗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嚴重問題,使得他不得不暫時依靠婆羅門的力量。那就是天竺的語言實在太多了,幾乎有上千種,而梵語雖然是通用語,但只流行於上層,主要是婆羅門種姓。趙抗手下可沒那麼多土語的翻譯,而梵語的翻譯則要多得多,所以他只得基本上保留了錫蘭原有的社會結構。
不過這時趙抗腦中突然湧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主意,“你們不是很習慣等級制度嗎?那我就給你制定一個新的等級制度!”。與一般的等級制度按血統出身來分類不同,趙抗的新制度是按語言來分類的,說漢語用漢字為上等人,說梵語用梵文的為中等人,而只會說土語的那些人則為下等人。隨後趙抗又規定了三等人各自的待遇與相關政策,這樣一來,錫蘭的漢化程序將大大加快。而婆羅門對屈服於強大的征服者這點並不感到屈辱,只要讓他們仍然凌駕於那些原來的低種姓和“賤民”之上,他們便不會有太多不滿。
由於得到那些婆羅門的支援,趙國對錫蘭島的統治沒過多久就變得難以動搖,可是,一個另外的問題卻擺到了趙抗的面前,錫蘭島距離趙國的統治中心太遠,而且居民還是外族,直轄是很難的。那麼,任命誰來擔任錫蘭的總督呢?
用鄭南臣?趙抗倒不擔心這樣一來,鄭南臣權力過大難以駕馭,他一向都是敢於放權的。可是,一來鄭南臣是海軍將領,不應該將他定死在一個地方;二來,他不通梵語,這處處都要用到翻譯的話,實在是很影響效率。所以趙抗很快就打消了任命鄭南臣為總督的打算,而且因為這第二個原因,漢人官吏似乎目前都不適合擔任總督一職。更何況,目前趙國在行政人才上還是比較缺乏的,能勝任近似於國王的總督一職,需要相當的才能,而錫蘭島新佔不久,日後又會成為戰爭的前線,趙國大概也就虞允文才有這個才能了。但那樣就是大材小用了,這下趙抗真犯愁了
“如果軒轅學院的學生中能出現一批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就好了”,這時趙抗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點子,“為什麼非要設立總督?我想這樣搞也許可以,將錫蘭分為十三個自治縣,任命當地人為縣長,但軍權則統一到南臣手中,以利於統一排程。另外,為了避免地方上產生獨立傾向,還要設立一個書記官,他的職責很簡單,就是將重要的情況向鄭南臣通報。另外如果是協調類的工作,也可以令其獨立完成,但完事後仍需上報。這人選嘛,就由南臣自己來定好了!”
鄭南臣聽後深表贊同,他還建議增加書記官的許可權,因為地方高度自治,所以權力大點也不會有什麼危險,而他則可以將精力集中到軍隊上去。至於人選嘛,他推舉了阿提拉,賤民出身,又通梵語,而且上次立下大功到現在還沒封賞,也不見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