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還有回民叛軍沒有統一領導,力量分散,形不成強大、集中的打擊力量,各部之間的協同也不好。所以往往是各自為戰,被清軍抓住機會各個擊破。
當然,叛作戰指揮上也有原因可找,沒有抓住有利戰機適時集中兵力奪回永寧洞水口就是一大失策。
清軍方面則比較成功,左宗棠針對西北地區的地理特點,制定了正確的作戰方針。完成對金積堡的包圍後,又成功地使用深溝高壘阻斷了回民叛軍的內突外援,迫使處在絕境中的叛軍“求撫”。
但是,清軍的勝利也是付出了代價的。在這次作戰中,清軍“死傷山積,屢失大將”,僅劉松山部老湘軍,就損失了十來位營官,官兵死傷千餘人,因傷致殘兩千餘人。
左宗棠承認十多年來“剿發平捻”,所部傷亡之多也沒有超過這次作戰的,可見清軍損失之重。
由於回民叛軍的牽制,左宗棠一時抽不出身理會其它事務,接到吳可的通報信件之後,回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建議吳可與兩廣千萬要注意,不能給法國人任何可趁之機,不然以後的麻煩只會更大。
與此同時,他也給朝廷上了封摺子,立場鮮明的支援兩廣對法國人採取強硬態度,為了大清西南邊陲的安寧穩定,一定不能給法國人任何插手安南內務的機會,希望朝廷能支援兩廣方面的對外舉措。
接到了左宗棠百忙之中發來的支援信件,吳可十分高興心中有了更大底氣,對於兩廣清軍直接出兵干預安南內部之事的想法更加堅決,絕不容許法國人在身旁攪風攪雨肆無忌憚。
不僅兩廣方面暗暗做著出兵準備,吳可還想爭取更多的外部支援。
他給左宗棠寫去法國插手安南事務的信件同時,也給身在京城的老丈人去了封信,告之老丈人兩廣的決定與打算,請求老丈人動用在朝堂的關係幫忙造勢吹風。
還是雖然聲勢大不如往,卻依舊在朝堂上佔據重要席位的恭親王,將法國人插手安南內務並對有可能威脅大清西南邊陲的事兒在信上詳細介紹了一通,最後請求在他朝議的時候幫忙敲敲邊鼓,兩廣清軍是否出兵的事兒儘快做出決定,別拖拖拉拉把時間和戰機給拖沒了。
他一邊暗地裡做出出並準備,一邊發動關係準備遊說朝廷,正式做出允許兩廣清軍‘便宜行事’的決定,同時還不忘大力支援頂在前線的黃鼎鳳部,當然以支援軍火彈藥以及戰備物資為主,眼下還不是兩廣清軍出兵之時。
全了在出兵之前造成足夠大的聲勢,他還聯絡了關係尷尬的雲貴宗族勞崇光……
第681章苦逼
勞崇光最近幾年的日子,過得很不安生。
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將前任雲貴總督張亮基弄走自己坐上,沒想到卻是個大火坑,現在想跳都跳不出來。
兩廣還有吳可這麼一位強勢鄰居,雖然沒見識過這位大清名將的能耐,但盛名之下想來吳可還是有些能耐的,兩廣眼蒸蒸日上的局勢就是最好明證。
因為取代了人家老丈人的位置,面對兩廣總督吳可時難免有些心虛,所以就職以來勞大總督很少與兩廣官場有直接聯絡。
由於種種原因和顧忌,面對兩廣官場時勞崇光和雲貴官場實在沒有底氣,邊境地區私底下一些通商往來勞大總督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兩廣地區透過商業渠道弄到雲貴兩地的大批物資,正是焦頭爛額的雲貴清軍所需之物。
貴州苗民叛亂還好說一些,起碼聲勢不如剛開始那般浩大,可雲南的回民叛亂就不同了,越演越烈讓勞大總督幾乎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1865年6月,朝廷調前兩廣總督勞崇光為雲貴總督。
到任後,勞崇光鑑於雲南嚴峻的叛亂形勢,令署雲南提督馬如龍防守省城,並籌集糧餉軍火,同時令署理布政使岑毓英率軍進攻滇西,清剿雲南回民叛軍。
8月,岑毓英率清軍從昆明出發,於11月20日佔領楚雄。此後岑毓英以楚雄為基地,分兵向大理進犯。清軍雖先後佔領了大姚、永北、鄧川、賓川、浪穹(今洱源)、趙州、雲南、鶴慶、麗江等地,逼近大理的南北門戶上下兩關,但岑毓英所率主力卻被杜文秀部叛軍阻擋於鎮南和姚州無法前進。
1864年2月,杜文秀部叛軍在上關大敗清軍,並佔領鄧川、浪穹、鶴慶、麗江;不久,又敗清軍於下關,佔領雲南、趙州、彌渡。
之後杜文秀乘勝派部將馬得才率領援軍從彌渡、三街間道插到鎮南清軍側後,突然發起猛攻。清軍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