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處戰場局勢僵持之時,太平天國的反攻有計劃又有層次的開始了,首先就是打通天京與鎮江之間的聯絡。
清軍於1853年5月起,就開始圍攻金陵下游的咽喉要地鎮江。
1855年4月,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在鎮壓了上海小刀會起義之後,率清軍七八千人到達鎮江外圍,加緊對鎮江的圍攻。鎮江城內米糧、火藥漸感缺乏,形勢十分嚴重。所以太平軍調兵回援後,首先東援鎮江。
鎮江城內有太平軍約萬人,守將為檢點吳如孝。太平軍東援時,由吉爾杭阿統領的鎮江外圍清軍兵力已增至萬餘人,分別駐紮於城西南之九華山和城東之京峴山一帶,另由提督餘萬清率兵一部駐於下蜀街,總兵虎嵩林率兵一部駐於高資,準備阻截由天京東援的太平軍。
期間,兩江總督怡良也不是沒有牽線搭橋,要求安徽清軍吳可部配合江蘇清軍作戰,出兵威脅天京安全吸引一部分太平軍注意。
當時吳可跟張亮基等安徽大佬,正忙著整理淮北內務大搞幾乎經濟,整日裡腳跟彆著後背別提有多忙了,哪有心思主動招惹天京自找麻煩啊?
不過兩江總督的面子不能不給,加上新兵需要實戰演練的緣故,安徽清軍聯合江南大營搞了次大的‘軍事演習’,真的是演習目的純粹就是為了吸引天京太平軍注意,做個樣子沒打算下死力硬磕。
誰料太平軍似乎當了真,又或者覺得安徽清軍威脅太大想要狠狠教訓一通,竟然將著名的兩大年輕名將沉於成跟李秀成都派了出來,揮兵與安徽清軍大戰於廬州與金陵交界地區。
吳可感覺仗打得有些莫名其妙,話說太平軍不是緊要著對付江蘇清軍麼,怎麼一下子跟安徽清軍死磕起來?
當然,最後結果誰也沒討到好處,兩大太平軍新秀名將自信滿滿殺奔而來,最後卻被安徽清軍火槍部隊揍了個滿頭包。
而安徽清軍想要趁勝撈點好處,結果也被兩位年輕新秀名將給整了個灰頭土臉,最後雙方就嬌痴在廬州跟金陵城之間的廣大區域。
最後吳可閒這仗打得太沒意思,除了紮好籬笆將防備工作做好之外,便將與太平軍兩大新秀名將的戰鬥,當作了練兵之所。
隔段時間便打上一次,不管吃沒吃虧時間到了又換另一茬人馬,後來太平軍發現不隊乾脆也有樣學樣,直到安徽清軍年初突然發力南下,這種詭異的對峙狀態才徹底結束……
第339章乾淨利索
1856年初,冬官正丞相陳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奉命結束了與安徽清軍長達半年之久的拉鋸戰率部返回天京。
2月1日,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率太平軍數萬人自天京分兩路東進:一由天京東北的觀音門沿江至棲霞一帶,直趨鎮江;一由神策門至紫金山東面的仙鶴門,以為掩護。
清軍一面在仙鶴門一帶迎戰,一面由鎮江方面派兵防堵。雙方連日接戰,不分勝負,後相持於龍潭、下蜀之間。
鎮江守將吳如孝得知天京派兵東援,曾多次派兵出城接應,均被清軍堵回。
此時安徽清軍應兩總總督怡良之請,調動人馬一萬三千橫掃大半個淮南地區,江南大營數萬清軍也跟著湊了個熱鬧,整得金陵城內的天國首腦好不狼狽。
不過江蘇戰場終究有江蘇巡撫吉爾阿抗執掌,吳可所部安徽清軍沒有權力也不願插手,能做到眼下程度已經很夠意思了。
太平天國那幾位首腦也是狠人,面臨如此危險境況也沒抽調派往鎮江部隊,而是咬牙苦苦堅持。
後方局勢不妙為了打破僵局,秦日綱等商定由陳玉成率少數精兵於夜間乘小船順長江“舍死直衝到鎮江”,“與吳如孝計及抽軍由內打出”,以便東西兩面夾攻清軍。
1856年4月1日晨,秦日綱等率大軍由倉頭一帶向東直進,清軍迎戰。至午間,戰鬥正酣,先一日抄小路迂迴至下蜀清軍後路的李秀成所率三千人突然發起攻擊。清軍腹背受敵,陣勢大亂。
與此同時,陳玉成、吳如孝也率鎮江守軍趕到,兩支太平軍勝利會師。次日,太平軍又大敗吉爾杭阿等部清軍,連破敵營十六座,直抵鎮江,屯紮於金山、金雞嶺、九華山腳,與九華山的吉爾杭阿大營對峙。
太平軍會師鎮江後,連夜調集船隻,載大部軍隊由金山渡江至瓜洲,另留夏官又正丞相周勝坤一軍扼守倉頭後路。
戰鬥開始得快結束得更快,等到安徽清軍這邊收到訊息,鎮江那邊的戰鬥卻已經告一段落,就想吳可想幫一把都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