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這就是標準的內部矛盾,沒必要讓洋人參合進來。這些實力強大的外人一旦將實力延伸近內陸地區,再想驅除可就不是那般容易了。

要不是清廷的一步步退讓,也不會搞到後來內憂外困那種尷尬局面。

除了引狼入室之外,最讓吳可不爽的是,清廷幾乎拒絕了洋人們所有的正式官面交涉,也不知說他們高傲呢還是害怕那幫洋人呢?

公元1853年1月31日,美公使馬沙利到廣州,要求葉名琛接見,面交國書,被拒。

這事發生在去年年底太平軍剛剛拿下武昌之時,要不是檢視襄陽府的公文存檔他還真不知道。

他就不明白了,如此正式的會面請求,尼瑪那幫滿清大臣就只知道一味的拒絕呢?

雖然他歷史知識一般般,但也聽說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諸國列強駐華代表的官方會面請求,清廷就沒答應過一次。

尼瑪這不是逼得那幫洋鬼子找麻煩麼,清廷一味的避而不見,人家逮著機會自然要好好的教訓一通。後來京師不也搞出了條使館街麼,真是犯賤!

話說清廷不是有個衙門叫做理蕃院麼,擁有豐富的處理外蕃屬國事務經驗,怎麼在對待洋鬼子方面就那麼拙劣呢?

心頭一邊想著這些有的沒的,一邊跟江忠源還有羅遵殿討論公文中所述事情,這就是最近幾天時間吳可經常乾的事兒。

捻匪被趕跑了,軍務也處理得差不多了,一些後續事宜自然有小弟代勞,他只需掌總就可。

從武昌出發到現在也過了一個來月,除了這幾天輕鬆些之外,其它時間不是著急趕路就是跟捻匪周旋,一直沒功夫和心思瞭解外頭變化。

這不,好不容易清閒下來,加上羅遵殿還有襄陽知府的熱情挽留,手下人馬也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鄉勇隊跟楚勇都沒急著離開在襄陽待了下來。

沒了軍務纏身,吳可自然想要多多瞭解一下外界事務,而是便找上襄陽知府,要求借閱附近一段時間朝廷往來公文資訊。

他一直都有這個習慣,無論是在通城之時,還是在武昌的時候都千方百計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外界資訊。

作為穿越人士,別的可能差強人意但對歷史大勢的瞭解絕對不差。只有對時事有清晰深刻的瞭解,才能在某些機會來臨之時牢牢把握住。

沒想到他的這番舉動確實引起江忠源跟羅遵殿的好奇之心,於是也跟著來了一會他們也要了解外界情況不是?

結果那次三人就國內局勢進行深入討論,那兩位被吳可雖覺荒唐但細思卻很有道理的言論吸引,覺得吳可是個有自己想法的武夫值得一交,結果便來得勤了些論著論著也就形成習慣了。

有時候就他們三有時候襄陽知府也會加入進來,對某些公文上的事兒共同談論發表不同意見,就像剛才的‘上海組建洋人義勇隊’的事兒一般。

不得不說,襄陽不愧為鄂北重鎮湖北門戶,這裡存檔的來往公文著實不少,其中還不乏那種機密要聞,吳可在咸寧之時完全接觸不到的訊息。

就是在武昌之時,由於官位相差有些大,他也不好因為想要了解外界資訊,就時常跑去打擾署理湖廣總督張亮基,很多機密事情更是兩眼一摸黑,直到此時才能瞭解個大概。

也正是有這些當時最真實的資訊,再加上江忠源還有羅遵殿在辯論時的補充,他對整個清廷局勢有了一個清晰的瞭解。

宗旨一句話,眼下的清廷情況很糟糕,而且隨著太平軍轉戰南北,很多內部矛盾突兀爆發,加上處理外交事務上的生澀,怎麼看都給吳可一種內外交困風雨飄搖的感覺。

尼瑪看著這些資訊不覺心頭窩火,感覺很是憋屈,很多事情在吳可看來完全沒有發生的必要,可事實上這樣的事兒不僅發生了,而且還向最惡劣的方向發展。

洋人的事兒,太平天國的事兒,還有捻匪的事兒,都是清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稍一不慎都有可能鬧出天大麻煩。至於官場還有民間那點齷齪事兒,他都懶得琢磨實在太耗心神了。

眼下他最需關注的,就是鄉勇隊能在這一系列事兒中能得到什麼好處……

第288章匯合

悠閒的日子來得快也去得快……

鄉勇隊跟楚勇在襄陽一直修養了半月有餘,這才在武昌總督府的催促和朝廷的命令下不得不拔營離開。

被總督府催促離開的是吳可跟鄉勇隊,眼下湖北局勢雖然還算穩當,但四下也是困難不堪,正需要鄉勇隊這樣的強軍彈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