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呢。
可是他們想要在天津談判的要求,也第一時間被桂良拒絕。
開玩笑,天津到現在還是戰場好不?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誰知道最後談判沒有結果的話,會不會當即開打危及他們的人身安全?
而且天津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戰事,早已經打爛了,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地方作為談判場所。
無論桂良還是花沙納,以及英法還有美國專使,不管大家心理怎麼瞧不起對方,畢竟都是有身份的人,總不能聚到鄉勇隊的臨時指揮部談判吧。
桂良和花沙納倒是無所謂,反正他們窩在那地兒也有不短時間,雖然面子上難看了點卻也算不得什麼。可以額爾金為首的列強專使卻是萬萬不肯答應,開玩笑談判談到人家軍營裡去了,這算怎麼回事嘛?
雖說聯軍頓兵天津城損失不小,但依仗海上的絕對優勢,他們根本沒輸好不?
事關國家面子的大事,以額爾金為首的列強專使可不敢馬虎行事。他們倒是想在戰艦上談判,可清國談判代表團有這膽子麼?
為了個談判地點大家扯來扯去沒個完,後來還是吳可見這樣下去不成,乾脆提議到保定的直隸總督衙門來談好了。
開始時桂良跟花沙納是不同意的,秉承著清廷一貫的保守策略,他們也不願意洋人深入京畿要地。可是談判遲遲不能進行,天津城局勢依舊僵持不下,這可不符合朝廷利益。
南方戰局糜爛,太平軍經過三河鎮跟江北大營兩場大戰恢復了士氣,正咄咄逼人四處挑釁。而石達開更是從浙江竄入福建,在福建又掀起無數驚濤駭浪,朝廷正急著四處盜兵遣將圍追堵截呢,哪還願意天津戰事繼續拖延下去?
沒法之下,桂良又不願意擔引洋人深入京畿要地的責任,乾脆就將事情向朝廷和咸豐帝稟報,由朝廷和皇上做決定就是。
或許是不耐天津遲遲不能結束的戰事,又或者出於其它什麼考量,三天之後朝廷正式回覆應許桂良的直隸總督衙門拿出來作為談判場所。
訊息傳到洋人那兒,洋人只是稍作商量便答應下來。
顯然,他們也對遲遲不能展開正式談判感到不滿,能有個合適談判地點也就不錯了,沒有再出什麼妖蛾子拖延談判程序。
直隸總督衙門的牌子確實也不小了,怎麼說都是大清天下九督之首衙門所在地,真論起規格來以額爾金為首的列強專使資格還差了點。與直隸總督資歷勉強平齊的,起碼也是本土要害部門的某某大臣才是。
不過眼下事急從權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十幾輛豪華馬車將談判雙方以及隨行人員全都拉到了保定,稍微休整一下便開始了極為艱苦的談判。
確實夠艱苦的,談判從一開始就不順利,究其原因還在雙方拿出的談判條件相差太遠,幾乎沒有緩和的餘地……
第393章厚顏無恥
英國專使額爾金態度蠻橫強硬,談判剛一開始便先聲奪人,直接拿出他早已擬定好的條約章程,要求談判按照這上來的來!
英國人自己擬定的條約章程,裡面又能有啥好事?
第一條就引起桂良跟花沙納極大不滿,英國人要求在京城之地設立公使館。
他們本就是保守之人,讓洋人公使館入駐京城卻是極為抗拒。更不要說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就算報上去了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英國專使額爾金則是很不理解,在歐洲各國首都互涉領事館是常態,怎麼到了清國卻是大受限制被一阻再阻?
他和前任已經受夠了與清國地方官員打交道的憋屈,自然想趁機在清國首都京城設立領事館,以後與清國打交道直接找上中央政府(朝廷)就成,這得省下多少麻煩事兒啊?
他以為桂良和花沙納不懂,便極力像兩人解釋在歐洲諸國這是慣例,希望兩位按照國際慣例答應此事。
桂良和花沙納哪敢輕易應允?
他倆也不是不知道這條國際慣例,就算之前不知道和吳可混久了對外國常識也有些瞭解。可問題是,京畿之地豈容外國時節常駐?
說來說去就是不同意,兩方談判人馬據理力爭,只爭得唾沫橫飛臉紅脖子粗,語氣犯衝大吼大叫拍著桌子就差擼袖子大打出手了。
吳可好一陣搖頭苦笑,這就是沒有自信的表現啊。
尼瑪相比堂堂百萬以上人口的,擁兵幾萬的京師之地,一個小小的公使館又能佔據多大地方?
至於洋人入京可能威脅皇帝安威更是個笑話,就算公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