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太平軍一個率(百人出頭)。
他們有的只是滿腔的熱血和鄉勇隊的高額福利所吸引,雖然人人都分配了一把鋼刀或者長槍。但這些在吳可眼裡真的只是一幫烏合之眾不敢太過指望。
在他看來人的因素卻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過合理的整編,還有長時間的嚴格訓練,不能熟練的與戰友配合。這些方面的制約決定了這些新加入鄉勇青壯遠遠無法支撐一場中等規模戰鬥。
這也是沒辦法,很多鄉勇隊傷員還有屍體來不及搬走,只能暫時存放到附近村子裡老鄉家裡。為了把這些村子拉上自家戰船,鄉勇隊不得不臨時招收一批新成員,壯壯聲勢的同時也能解放不少人手。
在他看來,這幫傢伙負責後勤倒是不錯,正好可以把那幫民團青壯給解放出來加入作戰部隊序列。
當然吳可的準備遠不止這些……
經過六場連番大戰,大柱山出口處的簡陋城牆更加破爛,就算吳可使出了潑水成冰的手段,估計再經受一兩次折騰之後也得跪,哦不應該說倒塌才對。
於是,他召集附近村子裡的所有勞力,在飽經摧殘的簡陋城牆後面,對整個大柱山狹長地帶進行了瘋狂的工事修建。
整個大柱山都在一種瘋狂的氣氛中開始了修建戰壕等工事,全部的能夠動用的人手都被動用起來,鄉勇隊除必要守衛力量之外的所有人馬,抽調而來的鄉勇營兵丁和民團青壯,還有數百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數十面紅旗在各個陣地上高高的飄揚起來,襯托得建設山谷裡的勞動氣氛火熱之極。
山谷狹長地形非常適合修建工事,可雖然沒學過建築設計,但照貓畫虎弄幾條依靠地形山勢修建的簡易環型工事不成問題。
在有充足人手的情況下,短短不足一里的狹長山谷在半天時間內,便修建了三條簡易環型工事,並由彎曲而又狹小的交通壕互相連線。
兩旁稀疏的山林裡更是修建了不少地堡暗堡,與山谷裡的環型工事形成了良好搭配,能夠在戰鬥時從兩側甚至後方給予敵人極大殺傷。
而在條環型工事間隔的山林隱蔽處,一捆捆粗大木料被牢牢繫結在山林凹陷處,只要將繫結的藤蔓輕輕一割,就會爆發山洪噴洩般的狂猛洪流,將衝擊範圍內的一切全部淹沒摧毀。
……
鄉勇隊忙著佈置防禦,對面的太平軍也沒有閒著。
早晨吃了一記悶棍,讓上至張帆下至普通太平軍將士再也不敢小覷對面的土鱉對手。
張帆大發了一通雷霆之怒後,親自佈置對鄉勇隊防禦人馬的攻擊部署。
整整兩個師級規模戰鬥部隊,人數接近五千大關,整個上午一直都在不停調整,佈置具體作戰計劃等等。
等到鄉勇隊方向好不容易在簡陋城牆後頭的山谷挖好環形防禦工事,太平軍這邊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整整兩個師級戰鬥部隊分成三部分氣勢洶洶向鄉勇隊防守陣地壓了過來。
頓時,大柱山戰雲密佈鼓聲隆隆,硝煙瀰漫一觸即發。
張帆這次下了狠心,一定要將阻路前敵拿下,太平軍的顏面絕對不能折損在他手上。
其實下意識裡,張帆依舊瞧不上阻路的鄉勇隊,認為前頭這幫傢伙除了會玩上不得檯面的小手段之外,真正的戰鬥力並沒想象中那麼厲害。
太平軍在做調整的這段時間,透過通城本地拜上帝會會徒,張帆也算對鄉勇隊和其首領吳可有了全面的瞭解。
雖然再次感慨這傢伙是員虎將,鄉勇隊青壯的表現比普通清軍要強,但也就僅此而已。
在湖南時又不是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雖然大部分清軍都垃圾得很,但還是有幾支部隊戰鬥力確實不錯。可那又怎麼樣,他們還不是仗著絕對的人數優勢才能給太平軍找點麻煩麼?
眼下的情況反轉過來,鄉勇隊人數最多不超一千,昨天五番大戰就算擁有極大地利優勢,估摸著起碼也損失了小半。而且他們還有後方需要人手守護,能阻擊他麾下太平軍的人數絕不會超過三百。
至於情報顯示的那幾百民團青壯還有鄉勇營殘餘勢力,他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民團啥鳥樣沒人比他更清楚,都是一幫為虎作倀的玩意,上了戰場都是作為炮灰的垃圾角色。
另一個讓他輕視鄉勇隊的原因是,昨天的五次攻擊雖然都以失敗告終,可是最後那次太平軍一部分人馬衝上了那座簡陋城牆,與鄉勇隊青壯拼殺傷亡比差不多達到一比一這樣的比例,讓他對鄉勇隊的戰鬥力更加低看一眼。
老大都抱有輕視心裡,下面的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