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還能收穫兩茬!”
尼瑪兩茬最多也就六百來斤,這收成很多麼?
刨去幾十斤穀皮的話,能剩下的白米小麥更是不足六百斤,而且這還是往最好的收成情況算!
要是收成一般般或者遇到什麼災荒年歲的話,照這麼說一畝水田也就能收割不足三百斤而已,這數量實在稀少得可憐。
一個五口之家想要吃飽,就算只是一天兩頓起碼也得消耗一斤糧食,一年就是三百六十斤糧。看似一畝地就足夠一家五口吃上一年飽飯,但帳不能這麼算。
如果是租賃土地的話,按照習慣最少五成來算,一畝地最多也就能剩下百十來斤而已,而且還要交納官府的各種苛捐雜稅,搞到最後一畝地自家能留下五十斤享用已經算菩薩保佑了,這還是按好年景來計算滴。
第135章收買只為充耳目
當然,如果自家有田的話,日子會好過點但絕對好過不到哪去!
要是遇到災年或者荒年,咳咳,那就等著剝樹披挖野菜度日吧。
這個資料實在讓他有些難以接受,不要以為哥們啥都不懂,在前世哥們小時侯也是下過田地滴!
那時叔伯家裡的田地非常分散,而且面積不大都是幾分幾分田,並沒有以畝來計算的大田。
別小看‘畝’這個單位,當然老家不叫‘畝’而是叫‘旦’,一‘旦’就是十分田,基本上村裡人家很少有一‘旦’以上的大田,都是五分左右的田地。
記得暑假時經常被奶奶拉去幫大伯家收割莊稼,七分田最起碼都能收割五百斤以上的稻穀,更不要說還是一年兩熟。
當然,這裡面雜交水稻的影響巨大,但在他想來就算再大也不能大到這種程度吧,蒙誰呢?
可是最後事實證明,他還是不瞭解這個時代的農業發展水平。
走訪郭村的幾家佃戶,尼瑪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戶一個個誠惶誠恐表示感謝,滿臉紅光語無倫次述說心中興奮之情。
聽到耳中最多的就是感謝鄉勇隊將田租降到四成以下,這樣他們就算只租個三五畝地一年下來家裡也能留下幾百斤糧食,除了供一家子吃喝之外還能有上百斤剩餘,放在以前這樣的好事想都不敢多想。
吳可這才明白,之前自己太過想當然了。又透過詢問佃戶們的田地收成情況,他這才知道此時的田地收成之差,與後世根本沒法比。
之前他還奇怪後世家鄉一代基本上是一年兩季水稻,怎麼回到清末就變成了一季水稻還有一季小麥呢?
相同情況下,水稻的產量與小麥的產量相差可不小。
直到走訪了好幾個村莊他才明白,在沒有化肥的時代莊稼別說產量,就連生長速度都遠遠不如後世。如果種上兩季水稻的話,晚稻的收割時間都能拖到九月末十月初,基本不用指望產量能比得上早稻。
還不如在中間種點其它生長期短的粗糧,這樣還能多點收穫。
也就是小麥比較能適應各種天氣環境,而且經濟價值比水稻高不少,是農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不要說這時代麵粉是暢銷貨,就算放在後世也是極為暢銷的食物種類。
花費了三天時間,一邊接受各村村長們的熱情酒宴,大魚大肉推杯換盞滿嘴跑火車;一邊安下心來不恥下問與佃戶深入交流,沉下心仔細研究佃戶們的具體生存狀況和經濟收入的各種渠道。
結果,看到的一幕幕讓他感覺觸目驚心,除了貧困還是貧困,日子苦得幾乎能擠出水來,那種麻木腐朽的氣息幾乎讓他窒息,根本感覺不到絲毫希望。
來錢的門路實在太少了啊!
走過了十幾家村子之後,這是他心頭最大的感慨。
尼瑪除了種地之外幾乎沒有其它任何經濟收入,加上又要交納沉重的苛捐雜稅還有各種盤剝,日子要是不苦逼那就見鬼了。
哪像他穿越過來的前世,農村多種經濟共同發展已經到了一個不錯的程度,縣城裡很多工薪家庭的生活還比不上農村滋潤。
帶著沉重的心情返回天燈嶺駐地,招呼鄉勇隊幾位中年以上的核心成員一同商量,看有什麼法子能夠幫助那些生活貧苦的村民達到溫飽水平。
對,他的要求就是如此簡單,只需要能在短期內達到溫飽水平就已足夠,現在說什麼小康生活純粹在開玩笑。
雖然對太平天國這個這段歷史不是很瞭解,更不知道太平軍是怎麼路過通城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像歷史上所有農民起義軍一樣,太平軍對貧苦農民的吸引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