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他們膽敢屠城,將來即便是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斬盡殺絕。
常常的縱隊分成三排,齊步前進,但是卻有涇渭分明的四隊,最前面是一個個牽馬而行拖著輜重的民夫,人數大概一千人。
他們不是普通的民夫,而是新江口碼頭哪裡的難民,他們跟著楊潮到了浙江,回來後並沒有回到新江口,而是在鎮江逗留了十天左右。不等南京的船來接他們,就得到命令北上了。
輜重馬隊之後。則是三百精兵,這是楊潮的親兵。但不是全部的親兵,在南京還留下了一百多人。趙康帶著他們鎮守大營,同時代表楊潮跟南京官府交涉。
親兵之後則是四百人左右。這是呂末的把總隊,呂末之後則是餘繼業保護下的皇子們,皇子們之後是宋坤的把總隊,留在最後的是胡全帶來的炮隊。
馬伕靠前,炮隊壓陣,皇子最中央。
除了這些軍隊,楊潮還派出了幾十匹快馬,讓其他擅長騎馬計程車兵騎著打探訊息。
一匹快馬飛奔而回。在楊潮面前跳下。
“大人,前面就是吳橋了。”
“可有援軍到來?”
楊潮問道,探馬搖了搖頭。
但是得知前方就是吳橋,其他人也不由送了口氣。
過了吳橋就是德州,就進入山東境內了。
雖然說地理上相接,但是總給人一種,進入山東就安全了的感覺。
“不要大意!山東也未必沒有流寇。”
聽著手下放鬆的口氣,楊潮告誡道。
“而且,高傑就在山東!”
楊潮補充道。
這話讓許多男不由暗自哼了一聲,高傑讓他出了一個大丑。險些讓他全軍陷入困境之中。
“王璞的後援不知道到了哪裡?”
京畿、山東的混亂,讓楊潮跟後續部隊失去了聯絡,他派出去的探馬沒有回來。南邊的探馬也沒有過來,恐怕路上出了意外,楊潮也不願繼續派出探馬了。
“算了,不提了。你們跟我一起去拜見一下我們的太子爺,沒準以後就是皇帝了。”
離開滄州之後,這些龍子鳳孫的待遇好多了,可以騎上馬,讓人牽馬前進。
唯一不好的是速度降低太多了,從滄州到吳橋就走了兩天。就這樣他們還覺得辛苦。
只是抱怨聲少多了,第一楊潮在這裡壓著。天下名將的面子他們還得給,第二置身大軍之中的那種安全感也讓他們沒有過去那種焦心。說白了那時候之所以抱怨,跟身處險境的焦慮也不無關係。
“臣,楊潮,參見列位殿下!”
帶著許多男、呂末等手下一起單膝跪地。
楊潮不是第一次參加這幾個皇子、公主了。
但是第一次帶手下其他將領來參見,之前一直只讓餘繼業照顧他們,其他人禁止接近,甚至對其他人保密皇子的身份,生怕惹來其他麻煩。
現在快到山東境內了,越往南就越安全,這點上楊潮其實跟士兵一個心態,也多少有些大意。
“楊將軍平身!列為將軍平身。”
坐在馬上,讓一個士兵牽著馬的太子朱慈烺刻意擺出一副威嚴,抬了抬手。
但是朱慈烺崇禎二年出生,今年也不過十五歲,除了一個小肚子之外,沒有半點威嚴。
“臣,謝殿下!”
楊潮起身後,走到太子馬前,代替牽馬計程車兵來給太子牽馬。
不是楊潮要巴結太子,而是想跟太子說會話,如果楊潮會騎馬,現在肯定就選擇並馬而行了,既然不會騎馬,乾脆給他牽馬算了。
“殿下前面就是吳橋,殿下要不要歇息幾日?”
楊潮知道這些皇子自幼長於深宮,平日就是讀書玩樂,嚴重缺乏鍛鍊,這點上完全沒法跟遊牧民族的王子相比,尤其是這個朱慈烺,楊潮發現他有嚴重的水土不服現象,還好底子厚,現在看起來依然是個小胖子,否則就該顯瘦了。
小胖子認真的想了一下,回答讓楊潮頗為驚訝:“還是趕去南畿吧。父王罹難,天下哀痛,本王真能顧慮艱辛!”
楊潮點點頭,不由多看了幾眼這個小胖子,到底是皇子,雖然怕的要死,還要給自己找個藉口,誰說大明朝的教育不行的,光這份厚黑就值得讚揚了。
楊潮其實也不想停留,因為始終沒有等到後援,讓楊潮顧慮重重,否則在滄州也不會那麼侷促了。現在這裡就只有一千民夫和一千多戰兵,總共不到三千人,能戰的也就是一千多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