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部分

而且三城之外,還修建有些多堡寨,透過地道相溝通,互為支援,易守難攻。

楊潮的軍營就在城北和一個叫河下鎮的堡寨之間。

河下鎮雖然只是一個堡寨,但是靠著運河,這裡有繁華的碼頭,很多鹽商都在這裡落腳,修建有一座座園林居住,而且這裡不像城內管理那麼嚴格,因此商業格外繁華。

小小一個鎮子竟然形成了一百多條街巷、一百多處園林、六十多座牌坊、五十多座寺廟、四十多座橋樑。

而且因為富庶,所以教育程度較高,出過進士數十名,舉人一百多人,甚至出過一個狀元,建有狀元樓。

另外孫悟空之父吳承恩也是河下人。

楊潮的大營背靠淮安城,面朝河下鎮,不但佔據了老大一片地方,楊潮軍營前還有一大片空地,正好用作操場。

第二日,楊潮就開始帶兵操練。

馬上臨戰了,要是士兵技藝不精,等於是去送死。

但是練的苦,吃的也好。

每天楊潮都會派人去城裡、鎮裡買肉,這次出來,楊潮帶了三萬兩現銀,還帶了接近十萬兩會票,不過現銀是用來應急的,因此能用會票取到錢的地方,楊潮都會取出來花,能不動儘量不動現銀。

可惜的是王家雖然在運河沿岸很強勢,可也只是在揚州、淮安這樣的大城才可以兌換到大筆銀子,而且數量最多也不能超過萬兩,否則當地商鋪就有斷銀的風險。(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四節史可法

訓練的內容依然是牆陣和鴛鴦陣,尤其是簡單易懂的牆陣,楊潮還加了些變化。

經過跟老金幾個月的較量,楊潮對牆陣領悟頗深,牆陣的強處在於本身就是展開的陣型,因此進攻之時無須準備,直接衝鋒即可,而鴛鴦陣則需要根據敵情不斷的變化陣型,可以說牆陣就是一種攻擊陣型,而鴛鴦陣則是攻守一體。

不過經過後期演練,楊潮對牆陣進行了改進,那就是在牆陣之前,佈置了一排長牌手做盾牆。

盾牆後是三排槍兵,這樣簡單的組合,豐富了牆陣的內容,不僅僅是一種攻擊陣型,也兼顧防守作用。

後來當郭匠頭將鳥銃全都交付後,楊潮又給牆陣中增添了一排鳥銃手。

現在牆陣的套路,有防禦和攻擊兩套。

防禦之時,鳥銃手和弓手先遠距離射殺敵軍,等敵靠近後在用長槍兵突刺衝鋒。

進攻之時,依然是鳥銃手先打放一輪,然後槍兵直接衝鋒,本來楊潮還打算衝鋒之時弓手掩護,但是牆陣衝鋒時,一般距離敵軍都畢竟近,因此技藝不精的弓手總是射中己方後背,所以楊潮才放棄了讓弓手掩護的計劃。

“鳥銃預備——”

王璞嗓門洪亮的高聲喊著。

盾牆後面已經裝填好的鳥銃手立刻舉槍,將鳥銃架在可以護住人肩的盾牌上。

“放!”

王璞高喊一聲。

啪啪啪啪,一百隻鳥銃同時打放,但是聲音卻參差不齊。

鳥銃的價格雖然比鐵甲低廉多了,但是鳥銃打造的工藝,老實說比鐵甲要精細的多。

鐵甲看起來複雜,一副鐵甲有成百上千的甲片。透過皮繩疊加串聯,但是鳥銃的槍管,槍機等。都屬於精密零件,加工起來極為麻煩。其中鑽槍管就需要一個月時間,而且必須是熟練工人操作,否則容易出廢品。

所以哪怕楊潮給了郭匠頭大筆定金,郭匠頭依然用了大半年時間,才將鳥銃全部交付給楊潮。

這導致楊潮的鳥銃手訓練時間較短,不但裝填速度慢,而且施放的時候,不夠整齊。

但是用火器大量殺傷敵軍。這種思路是附和未來發展的,楊潮因此很重視鳥銃的作用。

早在戚繼光大帥在北方編組車營的時候,火器裝備就已經達到了半數,其中含有大量的火炮。

可惜的是楊潮弄不來火炮,楊潮對火炮極為感興趣,甚至還超過了鳥銃,但是兵仗局不肯賣給楊潮火炮,表示一定要有兵部行文,否則多少錢都不賣,而兵部也不肯給水營配備火炮。火炮在南方是屬於守城武器的,野戰部隊不與裝備。

楊潮手下也沒有一營兵,南方地理條件又不適合車營。因此老金也沒有按照北方編法編練車營,而是採用適合南方的鴛鴦陣,在每隊中新增了一個鳥銃手。

“變陣!三疊陣!”

楊潮對王璞喊了一聲。

所謂的三疊陣,有些類似西方的三段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