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按理說這種作戰,能支撐十天,就已經是極限了,可是虜兵硬是困了楊潮半個多月。

而且自從楊潮炸掉了虜兵的護城河通道之後,虜兵就再也沒有發動過攻擊,既沒有試圖重新填堵護城河,連騷擾都沒有進行過。

倒是不時有虜兵出動,小股小股出動,一人雙馬甚至三馬,有時候早上出發晚上才回來。

經過詳細的探查,楊潮知道這些虜兵都是出去劫掠了,每次回來馬上都會馱著東西,不用說這是去搶為生的物資去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十天。

而這十天一直都在下雨。

前三天下小雨,第四天開始,雨不但沒有停,反而變得大了。

一開始楊潮以為虜兵不攻城,是因為下雨了,下雨天氣就潮,天氣潮溼,則弓鬆軟,不能作戰,強行開弓的話。弄不好會拉斷弓弦、弓臂,所以虜兵停止了攻城。

但是發現虜兵連騷擾都沒有,就是死死圍城,然後不斷的出去劫掠,楊潮感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了,虜兵這是想把自己圍死。

不由想起去年看到的塘報,祖大壽在錦州被生生圍了大半年。最後要靠著吃人堅持下去。

楊潮可不想這樣,真的斷糧了。他寧可帶兵出去跟虜兵決戰。

楊潮想過很多海州之戰的結果,卻從沒想過會是這種情況。

沒想到會變成虜兵長期圍城,在大明境內,長期包圍一座大明城池。

這簡直太匪夷所思了,虜兵能夠包圍錦州,楊潮一點都不意外,錦州在關外,位於敵我交界處,虜兵擁有騎兵可以說佔據了地利。可是海州在大明境內,而且是大明覆地,已經位於江淮地區了,可虜兵竟然能夠對海州實施包圍。

這在軍事史上都是一種奇蹟,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虜兵夠強,持久作戰的經驗豐富。對生存需求極低,能夠透過劫掠保持戰鬥力,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明軍給了虜兵馳騁如無人之地的機會。

如果大明朝廷能夠調集援兵,能夠給海州解圍,虜兵是萬萬不敢大膽到選擇這種匪夷所思的戰術的。當然大明朝廷如果擁有能夠如指臂使的軍隊,虜兵大概也不可能從遼東打到海州了。

敵我雙方的客觀條件,造成了現在這種結果。

至於援兵,楊潮不由想起淮安時候一些武官的表現,估計自己大概在海州堅守一年,也沒有人來救援他,祖大壽在錦州堅持了半年。大明朝好歹想方設法解救,雖然連洪承疇這樣的名帥帶領的援兵都被虜兵一鍋端了,可祖大壽好歹有個盼頭,現在的海州則是沒有任何希望了,如果虜兵一直這麼包圍下去,楊潮感覺自己出了出城死戰,還真的沒有任何選擇了。

而要出城決戰,晚戰顯然不如早戰,現在海州好歹還沒有斷糧,還能夠吃上十來天,可是真要熬到那時候在決戰,在物資補給不足,軍心不穩的情況下決戰,並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楊潮不得不在立刻出城決戰,還是在堅持幾天等待虜兵撤退的選擇中糾結。

虜兵表現出來的圍城態勢,也讓海洲人感到惴惴不安,各種暴力事件開始頻發,圍繞糧食和財物的搶劫、偷竊事件不斷出現,甚至到了當衙役追捕的時候,反過來追打衙役的情況。

眼看著海州城旦夕失控,宋濂典史終於肯低下頭來跟楊潮商量,第一是希望楊潮派兵入城維持,第二則是商量是不是減少每天的口糧定量,減少一半定量。

糧食定量減少一半,自然能夠將成立的存糧多支援一倍的時間,海州就還能堅持一個月。

但是楊潮想了想還是拒絕了,海州城在令人窒息的圍城過程中,已經開始出現群體性崩潰跡象,如果現在收緊口糧定量,等於是在全城百姓心裡那跟緊張的弦上,又加上一塊沉重的砝碼,這根弦弄不好就直接崩斷,然後整個海州城頃刻失控。

至於派兵進城維持秩序,這個楊潮道是沒有拒絕,也不用出動自己的精兵,只是讓軍官帶著那些民壯,拿著武器在城中跑步,喊著口號就足以震懾宵小了。

但這一切都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要解決根本問題,還得放在如何打退虜兵,放在如何解了海州之圍上。

“大人!城北虜兵行動了!”

就在楊潮在房間中暗自沉思的時候,突然負責守護北牆的守兵急報。

雖然虜兵不攻城,天上也下著大雨,似乎攻城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楊潮依然留著部分兵力守城,當然只是少部分人,一面城牆上放了一個旗隊而已。

來報告的,正是孫長福旗隊計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