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犧牲。想逃,面對漫漫黑海,依靠蘇軍黑海艦隊真是夠冒險的。不過他們還是在斯大林的命令下逃過了只有一公里多的亞速海峽,加入到了蘇軍高加索方面軍的戰鬥序列中去了。至於那個建造的很完善的塞瓦斯伯托爾要塞早就被德軍的攻擊機攜帶著重磅炸彈給炸的千瘡百孔了。德軍飛機嚴密的控制著這裡的天空,以致於守軍補給被斷,他們不得不放棄這裡,儲存兵力繼續戰鬥。
因為德國的潛在盟友土耳其曾經表達過要與俄國作戰的意願,條件是德國一定要打到外高加索地區。再加上斯大林要保護蘇聯的能源基地——巴庫油田。所以蘇聯人在此地駐有重兵。他們都是吃苦耐勞的山地師。雖然這裡的少數民族,比較彪悍善戰。但是他們對蘇聯政府卻是從來都沒有好感。這些人之中有大家都熟悉的車臣人,奧賽梯人、這些傢伙可都不是好欺負的主。所以斯大林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激怒他們,免得引起自家後院起火!
土耳其的軍事實力並不強,但他們在長期與俄國對抗中練就了一副抗揍的好身板。匈奴人的後裔血統中就有著闖蕩天下到處惹事的基因。他們的兵員素質還是不錯的,都是能刺刀見紅的精壯漢子!用德國的軍事思想武裝起來,只要稍加訓練就是一隻精兵!
這裡是斯大林不能不分心的一個焦點地區,德國空軍不間斷的空襲把這裡的佈防摧毀的七零八落。當地軍民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高射火力很難抑制德國空軍。他們在不斷地摧毀與建設中重複著捱揍的生活。
很多地區因為頻繁的遭到空襲而不得不停止修築工事,在高加索的山地地區。飛機高來高往,來去自如。士兵們辛辛苦苦的建造一個碉堡要很多人很多天的勞作!往往前腳建好,後腳就被德軍飛機一枚火箭彈就給報銷了!長此以往,士氣因此很低沉,士兵們也就很牴觸在山地建設工事。
在其他戰區同樣如此,全面佔據優勢的德國空軍在突然性的攻擊中牢牢的掌握著主動權。他們來去如飛,時而低空突擊,時而高來告去。讓人防不勝防,更變態的是他們透出的炸彈準的過分。很多時候,炸彈落下兄弟們被炸的哭爹喊娘!飛機還沒見著!
為了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必須要大力擴建空軍才行。這在一兩年之內是看不到效果的。問題是在這種局面改變之前要一直被動挨打嗎?
德國空軍恐懼症還真不是那麼好治的!
斯大林有一塊心病,那即是頓涅次盆地。這個地方對於蘇聯的重要性不亞於魯爾區對德國。頓涅次盆地是蘇聯最主要的煤炭產地,有“煤倉”之稱。1941年該地區生產的煤佔蘇聯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焦炭佔百分之七十五,此外還生產佔蘇聯總產量百分之三十的鐵和百分之二十的鋼。41年德軍前進的速度減慢,使蘇聯的拆遷工作隊有足夠的時間拆除大量工業裝置,這使頓涅次和哈爾科夫地區在以後一段時間內對德國人來說幾乎沒有多少經濟價值。但是現在德國的生產力早就是天翻地覆,來自非洲重型機械廠的技術把採煤機械的科技提高了幾百年。高高的礦山與鐵架不再是煤田的標準,德國人只需要一座普普通通的居民樓就掩飾了他們開採煤礦的真實目的。夜晚在軍營裡面進進出出,永不停歇的卡車隊伍就是來把這些能源運走的,這些煤在隱蔽的地方被加工成為士兵們取暖用的燃料。配發在軍需品中,為千萬德軍士兵帶來了溫暖!
在基輔的戰地工廠,德國與烏克蘭合作的兵工廠正在隆隆運轉。在這裡生產的槍支彈藥武裝了烏克蘭民族解放軍。最終要移交給他們的兵工廠用的是來自德國的生產工具,不間斷的為烏克蘭提供造血功能。
此消彼長之下,蘇聯的資源獲取就要比德國少很多。斯大林當然要眼紅了。隨著德國越來越加大對烏克蘭的工業支援,烏克蘭就要變成在東線的一個類似於非洲基地一樣的前進基地了。
戰蘇聯二十七節:老古的新玩具
烏克蘭就這樣變成了德國的強大盟國。雖然烏克蘭的領導人早在德國支援下建立了一個政府。目前運轉狀態良好,基本上是軍政府的形式。烏克蘭民族解放軍有了明確的目標和綱領之後,建軍速度驚人!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有20萬名烏克蘭青年報名,為了保證他們的戰鬥力和軍隊的純潔。白起特地讓姜昕把她常用的測謊儀之中的一款的製造圖紙及原理交給了大阿福的設計局。責令大阿福按照這個測謊儀儘快製造適合於烏克蘭國情的儀器。用來篩選隱藏其中的蘇聯情報人員和存心打入烏克蘭民族解放軍的異己分子。
當然這個心理儀器還有另一個功能,那就是透過窺視內心世界推斷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