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沒多久,那個女孩出了意外過世,父皇為了替她澄清謠言,更為了讓她得償所願,有意將她指給她心中那人。雖然知道不妥,但大公主的心底深處,還是升起了一絲竊喜之意。她就像一個小偷一樣,瞧瞧地享受著從別人那兒偷來的幸福,這種沒頂的幸福,讓她忽略了這件事本身的違和。
可惜,如今,夢醒了。
當大公主知道,她的這段姻緣,是她的母妃算計了別人性命才得來的時候,她便怎麼也沒法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繼續按照明宣帝的安排走下去。
她不殺伯仁,伯仁卻因她而死。
這是李淑妃的罪,同樣,也是她的罪。
明宣帝雖對李淑妃厭惡至極,可大公主畢竟是他疼愛已久的女兒。眼見大公主被李淑妃連累至此,明宣帝對著這個女兒十分憐惜,緩和了語氣:“這件事與你沒關係,你不要摻和,好生等著當你的新娘子吧。”
他忍著沒把這些事鬧大,不就是儘量降低李淑妃之事對大公主與三皇子的影響麼?否則,他大可以關明正大的向李淑妃問罪,一杯鴆酒或是一條白綾送去,直接結果了李淑妃,哪裡還用得著繞彎子,想方設法讓李淑妃“病逝”?
“這是兒臣母妃犯下的錯,兒臣是最終受益人,怎麼能說跟兒臣沒有關係呢?若是兒臣真的不聞不問,就這麼嫁進了李家,日後,可怎麼面對榮泰姑姑和他?”大公主抬起雙眸,堅定地道:“父皇不必再勸,兒臣心意已決。無論如何,兒臣是絕不會嫁進李家的。同樣,兒臣也不會再嫁給任何人。母妃犯下的罪,兒臣會用後半生替她去贖。”
“兒臣知道,母妃她……心大了,可她畢竟是兒臣的母妃,兒臣不能不管。兒臣只為母妃求一次情,就這麼一次。倘若日後,母妃她還是執迷不悟……”大公主咬了咬牙:“就請父皇秉公執法吧,不必看在兒臣與三皇弟的面子上繼續容忍母妃。”
明宣帝盯著大公主看了片刻,最終,閉了閉眼。
“這是最後一次。若是她再搞什麼小動作,朕絕不會再容她。”明宣帝說完,面無表情地道:“來人,傳朕旨意,淑妃身染惡疾,即日起將淑妃遷入梨香苑中靜養,任何人不得擅自去探望淑妃,此外,撥一隊侍衛給淑妃,‘保護’淑妃的安全。”
大公主聞言,知道明宣帝已經放棄讓李淑妃“病逝”的計劃了,不由鬆了口氣。雖然自此之後,李淑妃就相當於被打入了冷宮,而且身邊時刻有人嚴密監視著,但至少,還有一條命在……這就夠了。
太子憐憫地看了一眼大公主。
大公主對她的這位母妃,顯然缺乏瞭解,淑妃不是那種善罷甘休的人。
若是淑妃在此刻薨逝,好歹還能維持一點兒體面,她走了,明宣帝說不定還能念她一點好。
可若是拖到李家與明宣帝的矛盾達到極點的時候,依照李淑妃的野心,定會有所動作,屆時,等著她的,只能是身敗名裂。
這些□□堂上的爭論,已經足夠讓明宣帝看清,哪些朝臣偏向李家,哪些與李家敵對,哪些不偏不倚,保持中立。
經過慎重的思考,明宣帝決定往兩江之地派遣欽差,且這欽差,還是與李家敵對之人。
這一下,親李家的人可慌了神。
就連遠在江南的李大人,也皺起了眉:“我對皇上一片忠心,皇上卻對我處處掣肘啊。”
“大人,穆家之人向來與我李家不對付,偏又難纏得很,咱們要不要……”李大人的下屬比了個抹脖子的動作,被李大人厲聲喝止:“不可。才剛出了徐總督的事,眼下欽差若是再出事,你是生怕別人懷疑不到你家大人身上來嗎?”
“可是大人,若真的讓那姓穆的到了這兒……”
李大人冷笑一聲:“我都沒慌,你慌什麼?這兩江之地是我李家的地盤,可不是他穆家的。要擔心,也該是他擔心才對。”
“大人說的是,是小的糊塗了。看來咱們當務之急,是趕緊清理鹽政上那些賬本子才是。徐總督那邊……小的已經抹乾淨了。查不出東西來,看那姓穆的回去怎麼交差。”
“你心裡有成算就好。穩住,最後贏的,會是咱們。”
接下來的幾日,李大人十分忙碌。江南豪族們雖是朝廷派了欽差過來,卻不放在心上,該尋歡作樂的,依舊尋歡作樂。李大人看著這樣的情景,心中隱隱覺得不妥,終究沒說什麼。
直到有一日,他的親信來向他稟報:“穆欽差日前已經抵達此地,如今人在總督府。”
“穆欽差是何時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