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這批天降之財的公孫瓚,終於出兵了
公孫瓚一向都是雷厲風行的典型人物。
在劉繇完成了許諾中給予的工具之後,公孫瓚第一時間興師動眾,統帥三萬大軍北上,沿道趕往汶山郡。救援陰平,目前來看是不成能的,所以公孫瓚決定在汶山郡設防,以汶山郡的地理邪惡,公孫瓚有九成九的信心抵蓋住天賜軍南下的腳步。
同月
在典韋的三萬鐵騎威脅下,陰平太守無奈出城受降,陰平本就乃窮山僻壤之地,根本就沒有什麼軍力戍守。並且天賜軍又是益州的老主人劉焉的兒子所屬的軍隊,這些老人,自然不敢過分抵當,出城投降是最好的選擇。
典韋沒有因為陰平太守識時務而放過城內的門閥士族。在劉泰的詔書中,對益州門閥頑固者措置的手段是極為嚴厲的,而典韋又是劉泰的忠實儈子手。陰平那些個自以為是的門閥自然是有罪受了。
佔據陰平的典韋沒有急著南下,究竟?結果再南下就是梓潼郡或者汶山郡,這兩個處所都有重兵據守,乃是蜀郡門戶,不是那麼好能拿下了。而進入了陰平的典韋也獲得最新戰報,公孫瓚統帥大軍接手了汶山所有防務
局勢,一下子就膠著了。
蜀中軍團,典韋不放在眼中,黃忠和文丑自然也不會放在眼中。要知道,非論黃忠還是典韋乃至於是文丑,曾經都是一方大都督,位高權重。劉泰派出了這種組合,已經可以是對益州極為看重了。
三個大都督聯手,麾下又有十二萬精銳的天賜軍,區區蜀中的雜牌軍怎麼可能是敵手?即使對方擁有天險,擁有屏障,擁有青天之路也不成。
可公孫瓚不合
昔年公孫瓚是劉泰的大敵。白馬從義之名,即使在如今的東北依然威名赫赫,雖然比不上錦衣衛,可也是王牌騎兵軍隊。而今,公孫瓚在雲南紮下了根,以公孫瓚的連兵能力,怎麼可能沒有一支擅長山地戰的王牌軍團?
天賜軍的缺點很明顯,沒有足夠的山地知識
地利不在天賜軍!
而天賜軍最強大的戰力騎兵軍隊,在接下來的戰役中也完全沒有了作用,除非打破關隘進入蜀中腹地。但如葭萌、劍閣這般的雄關,豈是能打破就打破的?
值得一提的是,辛辛苦苦輔助劉繇入主蜀中地區的劉岱終於熬不過命運的輪轉,在於公孫瓚商妥一切事宜,最後再幫了劉繇一次之後,回到成都府邸,已然精疲力盡的劉岱安然的死去。
劉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長者,起碼看待劉繇的問題上,佈滿了親情和理智。當初劉岱在劉繇稱帝時就過,劉繇不適合當帝王,因為劉繇沒這個命也沒這個能力。
而劉繇失落臂劉岱否決,坐上了皇帝寶座。可隨後苦難的命運也降臨在劉繇身上,不過身為兄長的劉岱並未責怪劉繇,並且還在一旁一直輔佐著劉繇,甚至蜀中戰役時,親赴兩軍陣前指揮作戰。
可以,劉繇的一切,除皇位之外,全部都是劉岱這個兄長給予的。沒人任何人能劉岱不是一個好兄長
在劉岱歸天的同時,傷心不已的劉繇下旨加封劉岱為忠義王,封地為成都。而成都此時正是劉繇的國都,如此一來,就等於劉繇把自己的國都都封給了兄長的子嗣,可見劉繇心中對劉岱的敬意與虧欠。
華夏193年,二月二十五。
青州戰役完全爆發
在高順的指揮下,六萬水師沿河而下,強行攻入濟南國,佔據濟南國東平陵、土鼓、歷城、臺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梁鄒九大縣城,除於陵之外,濟南國全境落入天賜軍手中。
獲得濟南郡全線潰敗的訊息,袁紹恍如其實不緊張,而是有條不絮的將各大軍團派出,嚴密駐守臨淄西南、西北、正北三面,造就土牆、甕城,將臨淄拱衛的猶如鐵桶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袁紹再次下令徵集戎馬二十萬,而這二十萬戎馬多出自泰山以及兗州地區,並且設防的地址不在臨淄,而在兗州和徐州,恍如袁紹此舉是在為自己準備後路。
難道還未開打,袁紹就已經失去了信心了嗎?
華夏193年,三月初。
豫州戰役陷入攻防戰,親自在許昌指揮作戰的曹操下令從壽春調遣五萬大軍前來許昌駐防。與此同時,曹操親自書寫檄文送達各地諸侯手中,其中的意思很明顯,希望諸侯能夠再次聯合。
可惜的是,此次檄文明顯沒有足夠的號召力。
除揚州的劉備和荊南的孫堅聲援一番,其他諸侯壓根就沒有一點訊息。其中南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