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部分

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以每艘戰船五百人計算,僅僅運兵的戰船就有將近三百六十艘,這還不算那些負責燒飯做菜的船工和無數的後勤部隊,可以說水軍一出動,完全是在燒錢。

有人會問,渤海灣適合戰船行駛嗎?這可算是大海的範圍,大浪滔天之下,有多少艘戰船能承受的了?其實不然,北疆的戰船,經過多年休整,表面塗上一層鐵皮後,已經勉強能在內海抵禦大浪,並且能進行長時間行駛,當然,這必須要建立在充足的補給之上,若是沒有補給,難道要叫軍士們,天天喝海水,天天抓魚吃嗎?

海軍能長久行駛,但糧草卻是最大的難題,海上不比陸地,大風一吹,鬼知道飄到什麼爪哇國去了,所以這次攻打渤海郡,只是北疆水師的一次演習戰,真實,血腥的演習戰,若是戰鬥力真的欠佳,或許就是劉泰考慮裁減北疆水師的時候了,兵貴精不在多,只要有一支真正的精銳水軍,哪裡都可以去得,甚至提前霸佔寶島也不是不可能。

雖然知道日後海軍才是真正的世界霸主,但眼前,明顯還早了點,當然,也不可能全部裁減,而是精簡,畢竟十八水師確實太龐大了,龐大到讓北疆財政吃緊的程度。

其實北疆並沒有十八萬水師這麼多,其中真正的北疆水師只有六萬其餘十二萬都是水性比較好的青林軍,為什麼劉泰會讓青林軍加入水師?因為劉泰想把這批青林軍訓練好,提前送到倭島去,倭島如今不是落後嗎,俗話說的好,落後就要捱打,反正也是要練兵,這十二萬青林軍在哪裡練兵不都是一樣?去倭島把把水嫩嫩的小妹子,殺殺噁心的小鬼子,這不是很好嗎?當然,搶劫倭島的金銀資源也不能落下,欺負所謂的天皇,也不能放鬆

左右二路軍四十八萬,規模如此龐大,自然無法避免有心人的探知,安排好了左右二路軍,接下來自然是劉泰的中軍了。

劉泰中軍數量最多,高達三十一萬,其中自然缺不了劉泰的親衛軍,三萬錦衣衛,劉泰每次出征,必將錦衣衛帶在身旁,這已經是常例了,沒有什麼好廢話的。

其餘的部隊,則是多達二十四萬的天賜軍正規騎兵部隊,這支部隊乃是此次討賊大戰的主力,也是北疆的王牌隊伍,劉泰相信,有二十四萬正規鐵騎在手,那些農民組成的黃巾軍,怎麼可能是自己的對手?怕是到時大軍一到,黃巾賊兵不即刻崩潰,就是萬幸中的萬幸了。

既然出征的方向是內地,免不了要帶步卒,這次劉泰出征,調動的步卒不多,只有四萬,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攻打堅城,雖然說步卒的機動力實在是欠佳,,但戰鬥力實在是強悍,為了彌補步卒機動力的問題,劉泰讓人打造出了四**馬車,上鋪黑蓋,前面有四匹戰馬拖著,馬車上能坐最多二十位軍士,看上去就如一個牢籠一般,當然,這個牢籠帶來的好處非常大,那就是讓北疆步卒,可以趕上放緩速度的騎兵速度,已經算是一個大改革了。

劉泰親自出徵,掛帥的自然是劉泰本人,隨行的將領則有趙雲、張飛、許褚、文丑,可以說此次大戰,使得北疆內部都差不多空虛了,而隨行的軍師是郭嘉和鍾繇,另外劉泰安排了幕僚一職,就是負責給劉泰本人出出主意,擔任的幕僚的不是別人,就是東方絕和公孫策

戲志才怎會不出現?其實劉泰是不放心後方,自從知道了二荀的事情後,雖然不想追究,但心裡難免會由疙瘩,這是免不了的,再豁達的君主也難免,所以劉泰將戲志才留在了北疆。

當然,劉泰也不可能讓荀彧閒著,照常例,荀彧負責後方所有軍糧調配和把握北疆的政治走向,而戲志才則是負責北疆各地留守的各部的兵馬,隨時接應前線攻打下的城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冀州各大郡縣。

如今的冀州,劉泰已將其視為自己的領地,自然不可能再交給朝廷的去辦理,既然如此,每取下一地,當然要派重兵把守,而這個任務,除了交給戲志才,還能交給誰?

戲志才也明白劉泰的意思,自然會盡心盡力的掌控好北疆的兵權,只要手上兵權在握,誰能拿北疆如何?誰能拿戲志才如何?北疆是劉泰的命脈,哪裡都可以亂,北疆絕對不可以亂,若是北疆有什麼動盪,那劉泰可真要由麻煩了。

這半年來,劉泰一直在準備,一直在等待,當接到靈帝的密信後,劉泰就明白了靈帝的打算,所以為了配合靈帝,對外的情況,一直都是置之不理。

靈帝到底準備幹什麼?送給劉泰的密信內容到底是什麼?這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事情,但真正看到密信內容的只有劉泰一人,而送密信的人,將密信交到劉泰手中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