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會並不以為如此。
499童山大戰(中)
大業十七年四月十三,辰時,童山腳下。
綿延十餘里的瓦崗軍大營,此刻已是傾巢而出,集結了超過十三萬兵力對來犯的江都軍嚴陣以待。
李密的帥旗飄揚在一個小山坡中,他此刻正在拿著望遠鏡尋找著宇文化及的儀仗。
經過一個時辰,宇文化及所帥八萬大軍已全數渡河,他此戰似是勢在必得,除了留下三萬餘人看守營地之外,竟把所有的精銳都帶上了戰場。
如今雙方已在童山腳下這片方圓二十餘里的平原和丘陵地帶中擺下陣勢,雙方的天時和地利有著同樣的優勢,在兵力的數量上瓦崗軍比江都軍足足多出五萬餘人,但驍果軍的裝備和甲具顯然是瓦崗軍無法比擬的。
至於軍隊計程車氣,瓦崗軍挾連勝之威,並不太把江都軍放在眼裡;江都軍此時倒像是一支哀軍,士氣似乎有些低落。。。。。。。
可哀軍必勝,說不好這就是宇文化及大軍戰勝瓦崗軍的雙刃劍呢?
雙方大軍緊鑼密鼓,宇文化及竟排眾而出,揚聲喊道,“瓦崗軍魏公可在?”
宇文化及的聲音理所當然淹沒在對面大軍的戰鼓聲中,直到他第三次喊出同樣的話語時,瓦崗軍的戰鼓才稍有遲緩。
李密從望遠鏡中看到宇文化及要與自己對話時,竟有些啞然失笑,“果然是薄情公子啊,還真把這當成是長安城的街頭鬥毆了?”
不用士卒們稟報,李密當即一提馬韁,對身邊的護衛笑著說道,“走,看看這宇文化及要搞什麼么蛾子!”
鼓聲三響之後,有鐵騎從隊中湧出,分為兩列。
這些騎兵個個鎧甲鮮明,錦衣外罩,兩隊騎兵舉旗列隊;正中緩緩走出一人,馬如麒麟人如龍,正是如今瓦崗軍童山大營的主帥李密。
李密的身後跟著數人,亦是威猛雄壯,常人難及。
看著半里之外的宇文化及,李密揚聲喝問道,“宇文化及,你有何話可說!”
宇文化及絲毫沒有意識到李密在指名道姓地稱呼自己,反是想起二十餘年前在長安的種種恩怨情仇了;那時候自己是薄情公子,李密卻是楊素的座上客,兩人少有交集,但也未嘗沒人把他們擺在一起。。。。。。
想不到二十年後,兩人竟都成了一方首領,手下的將士竟超過十萬之眾!
宇文化及的臉色一明一暗,最後竟然有些討好地問道,“魏公,一別經年,別來無恙?”
聽著宇文化及的稱呼,李密當即有些警惕地回應道,“許國公,有事說事!”
看著李密的臉色突然板了起來,宇文化及當即回應道,“不知魏公是否還記得你我的停戰協議?根據協議,魏公當為我江都軍提供糧草以度災年,但這幾日魏公一直拖延不給糧食,不知是何道理?”
停戰協議?災年?
李密聽著宇文化及理直氣壯的話,不由冷笑起來,“宇文化及,我李密什麼時候與你有過協議?你是謀殺先帝的亂賊,我是皇泰主親點的大將軍,你我一個是官一個是賊,李某怎麼可能與你有什麼協議!”
宇文化及原本想過李密單方面撕毀協議的意外,可被他這麼一罵,還是忍不住傻眼了。
宇文化及做了幾十年楊廣的官,現在竟然被罵成了賊;李密造了兩次反,一直帶領著亂軍包圍東都,竟成了官!!
世界變化這麼快,果然沒有以前那麼好混了。
宇文化及終於確定李密果然降了東都,隨之有些後悔竟然把自己的行動方案透露給了楊善會。
看著宇文化及不知如何開口,李密當即變本加利地罵道,“宇文化及,李某兩次派人送糧,是不忍先帝身邊的驍果親軍忍飢挨餓。你這廝不過是蠻人的奴隸破野頭,父兄子弟都受大隋的恩典,幾代富貴,滿朝文武沒有第二家。主上喪失德行,你不能以死規勸,反而謀逆弒君,還想窺測篡奪天下。你不效法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蜀亡而死的忠誠,卻效法霍光之子霍禹謀逆,為天地所不容,還準備幹什麼?如果趕快歸順我,還可以保全你的後嗣!”
宇文化及本就不學無術,諸葛瞻和霍禹是哪個全不知情;聽李密一番言論,宇文化及唯一明白的是,他只肯饒了自己的兒子,卻不肯饒了他!
宇文化及原本就本性涼薄,永遠只惦記自己的安危,如何會顧及兒子?
“李密,扯那麼多沒用的幹麼?今日你若是不讓出黎陽倉,我手下十萬大軍不會饒你!”宇文化及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