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敗過?”
徐昶聽了父親這番話,當即又振奮起來,真正是生下來就能打仗的人有幾?一次兩次失敗算得了什麼?
常勝將軍固然讓人尊敬,最重要的卻是在關鍵時刻能夠打勝仗。
只要最後一場仗能贏,所有的失敗都能翻盤。
對兒子一番開導之後,徐圓朗又拱手對跟在兒子後面來迎接自己的眾將抱拳道,“諸位兄弟,昶兒年幼,有負眾兄弟的愛戴,若有不對的地方,徐某當求為他賠罪。”
眾將一齊跪倒,異口同聲道,“總管言重。”
劉世徹隨後說道,“眼下的局勢已十分明朗,正是李靖亡我之心不死,值此敗軍之際危難之中,我等應當同仇敵愾,共抗雲中軍!”
劉世徹所言,顯然是徐圓朗想要對眾人說的,在場眾人此時俱都齊聲高呼道,“我等當同仇敵愾,共抗雲中軍!”
眾人異口同聲,聲音高亢,一掃頹唐之意。
徐圓朗緩緩點頭,深施一禮,抬頭望向北方,雙眸卻帶了憂慮之意。
徐圓朗帶著五萬精兵從任城到達魯郡,意味著魯郡的總兵力已達到了十三萬之眾,這個數字相當於徐圓朗手下士卒的九成,亦是李靖所掌握的兵力的兩倍有餘。
隨後,徐圓朗依靠地勢山形,在昭湖深溝高壘鑄出防護,又在任城、兗州拉出一道弧形的防禦,擺明了東平郡雖失,可魯郡寸土不讓的架勢。
兵力強壯,又是主場作戰,但徐圓朗還是對自己的前途看不到什麼希望。
天時上,如今已進入收穫季節,李靖的大軍就算不就地取材,也根本不用擔心糧食問題;地利上,陣線拉得太長了,對防守一方很不利;人和上,李靖的謀略以及目前雲中軍的甲具武器都高出徐家軍不少。。。。。。
以上當然是徐圓朗的想法,就李靖的看法,他也實在不太願意打硬仗,不太喜歡“一將功成萬骨枯”,更重要的是剛剛建立的雲中國目前的首要任務不是擴張地盤,而是穩固和建設已經解放的地區。
基於以上原因,李靖在獲取東平之後就給三山寫了信,並就此與徐家軍膠著下來。
蘇遊得到李靖的信時,自然是當好訊息來看的,如今他的地盤已足夠寬廣,對於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已不太放在心上。
蘇遊最願意看到的,當然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建立起來的國。
如果一切還是按照舊友的秩序行進著,那自己又何必參與這亂世?
就在蘇遊收到李靖的彙報時,太原郡的戰役也有了新的變化。
劉武周掃清了晉陽城周邊的小城之後,與晉陽的李元吉膠著了半個多月之後,終於意識到了糧草的問題。
面對缺糧的問題,解決的方案多種多樣,一是率軍北返,放棄攻擊晉陽返回馬邑;二是強攻晉陽,搶奪城內的糧草;三是放棄晉陽轉道南下,進取河東之地,使晉陽成為孤城。。。。。
第一個意見首先就被否決了,劉武周處心積慮南下,如今太原郡除了晉陽城之外已盡在手中,怎麼可能北返?
至於強攻晉陽城,又實在不現實,儘管城內的守軍只有三萬多人,儘管劉武周還帶著從蘇遊處借來的秘密部隊;可晉陽的城池實在太過高大了,而晉陽的城門也早就用石頭堵住了。
無論是怕城牆還是炸城門,都不是現實的事。
第三個轉道南下的主意,倒的確適合劉武周;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主意之後,劉武周開始命令大軍三班倒地與城外的百姓開始搶收糧食。
李靖所領的大軍是仁義之師,劉武周所領的卻是賊軍,所以註定不按常理出牌。
此時正是農忙時節,但劉武周不是來幫忙的,而是做強盜來的。
於是李元吉與竇誕等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轄下的百姓,哭喊著與劉武周的大軍爭奪糧食卻無能為力;理所當然的,如果太原之地還能儲存的話,長安方面怕是隻能免稅幾年來安撫這些老闆姓了。
百姓們的喜怒,李元吉並不放在心上,可劉武周的大軍搶了百姓的糧食轉道南下的意圖卻讓李元吉內心膠著起來。
太原可是河東的門戶啊,如今劉武周的大軍卻直接放棄晉陽,南下河東去了。
面對劉武周這種視晉陽三萬大軍如無物的驕傲,李元吉內心中無數次天人交戰,想要就此搬開城門口的石頭,衝出城去打劉武週一個措手不及。
可就算城中所有精銳空城而出,自己一方也不過三萬之眾而已,自己這三萬人能是劉武周這十來萬大軍的對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