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服,大步流星地往蘇遊府中行去。
479李淵御子
裴世矩的住處與蘇遊的府邸足有兩裡之遙,好在裴世矩精神矍鑠,又是奔波慣了的,這幾步路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此時街上的新人並不多,但所有人看見穿著朝服的裴世矩,都難免皺起了眉頭。
裴世矩此刻的形象,在三山城中實在有些違和。
裴世矩來到蘇遊府邸的門口,鄭重其事地給守衛遞了名刺,並沒有明說自己是朝廷派來的,但這又何須說出來?
蘇遊接到裴世矩的名刺後,一迭聲叫著“快請”,同時他也降階迎了出來,遠遠就對裴世矩道,“果然是裴公,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橫波是大忙人啊,想要見你真不容易啊。”裴世矩聽蘇遊說得客氣,卻也知自己是為何而來,隨後便理所當然說到了重點。
蘇遊對於楊廣給自己的虛名自是欣然笑納,能堂而皇之地帶著自己計程車卒進入中原,也是他早就盼望了的。
裴世矩大概也猜到了蘇遊心中的想法,但自己使命也因此完成了一半,遂又趁熱打鐵道,“橫波何時能帶人去瓦崗剿匪?”
蘇遊倒有些為難起來,“我聽說配公來此也近十日了,豈不知我三山城有多少兵?滿打滿算也不過六七千而已啊,不過我早就計劃好春耕之後會募兵了。兩個月吧,兩個月後我就能帶領五萬大軍進入中原。。。。。。”
裴世矩也知蘇遊所言不虛,但還是難免皺起了眉頭。
若是拖到五月,東都只怕是黃花菜都涼了;若是蘇遊現在帶著這點兵出發,只怕也無濟於事。難道蘇游去年臘八前後破高麗王城的那部分精銳都借出去了?
心中存著這些想法,裴世矩當下便婉轉地問了起來。
蘇遊也沒炫耀自己用火炮破高麗王城的壯舉,只是含糊其辭地說道,“我的大部分士卒如今正與羅藝的精兵收復遼東,裴公最近怕是沒能及時獲悉如今的天下大事吧?。。。。。。”
“哦?”裴世矩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王世充與李密在洛河兩岸僵持了七十多天後,於三月初一展開決戰,王世充只帶著不足萬人敗回東都;李密勢如破竹,以金墉城為根據地包圍了東都。。。。。。”
“那橫波你就更應當抓緊時機出發啊,怕是隻有你才能解東都之圍了。若是去得晚的話,只怕是。。。。。。。只怕是。。。。。。。”裴世矩聽說東都目前的形勢後,聲音有些哽噎起來。
楊廣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外地巡視,裴世矩更是如此,其實他呆在東都的時間並不算長,總共加起來大概連三年都不到!
裴世矩真的如此著緊東都?
如果蘇遊不知裴仁基和裴元慶都加入了瓦崗軍,或許會相信他的眼淚吧?
古代的高官心中,家族才是第一位的,國家滅不滅亡則與他們關係不大;皇帝寶座可以輪流來,可以取而代之,但哪個國家不需要相關的人才來管理?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
每次王朝更迭之後,前朝的文臣大多能留下來,這便是他們負心的原因。
想通了這一點,蘇遊禁不住想要招攬裴世矩了,但現在顯然不是時候。
“還有一個訊息,就是太原的李淵勾結突厥,正式起兵進軍河東了,他的下一步肯定是關中。。。。。。。若是他再與李密簽訂什麼協議的話,我去打他們不是找死嗎?”
聽完蘇遊的這幾句話,裴世矩只覺得眼前一黑。
天下之亂,裴世矩在近兩個月的跋涉中,已明瞭了七七八八,但還是想不到會亂成這種程度了。
同一時刻,金墉城中。
祖君彥取出懷中的書信,邊遞向李密,邊說道,“主公,這是太原方面的書信。”
李密點了點頭,雙眉微揚,“大概是李淵的。”
“李淵說什麼?”祖君彥興奮起來,低聲問道。
李密一目十行地閱信畢,冷笑道,“我前段時間勸他結盟共創偉業,他回信說自己平庸老邁,不過是因為繼承祖宗地功業才有今日地職位;國家有難就要出來扶助,不然會讓賢人君子責備!他現在招募義兵與突厥交好都是為天下蒼生著想,志在尊崇隋朝王室……”
“這老鬼說得大義凜然,卻是再虛偽不過。”祖君彥感覺一陣噁心,搖了搖頭。
“想奪天下之輩哪個不是假仁假義的?我李密或許是真小人,他們卻是個個都是偽君子,就說蘇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