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到情報時,臉上也焦急起來,且不說已經中箭身亡的柴紹和病重的李秀寧;單從情報來看便知葦澤關已成了一座懸關,若不及時救援的話,隨時都有被破的危險。
葦澤關一破,姐姐李秀寧的生命就交到了敵人的手中,失去了井陘和葦澤兩關的威脅,晉陽城便可以空群而出,到時候李玄霸也是凶多吉少!
“父皇,請允許兒臣即可帶領三萬精銳前往救援,如今玄甲軍已成氣勢,軍心可用!”
“事已至此,急也無用。來人,召集諸位將領前來!”
537南海馮盎
李淵的召集令一下,有關將領紛紛動身前來宮中,但人員尚未到齊前,內閣的蘇威蕭瑀倒是主動要求進諫了。
為了維持禮賢下士和勤政的形象,李淵對他們自然沒有攔阻的道理,但他們帶來的西涼國書卻讓他陷入了憤怒之中。
西涼的國書是李軌的尚書左丞鄧曉送來的,且不管國書的內容寫的是什麼,單是最後落款的“從弟大涼皇帝”幾個字就讓李淵心中極度不舒服起來。
從這落款上看來,李軌顯然是想與李淵平起平坐,悍然撕毀三個月前才撕毀的協議,拒絕李淵授予的官職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與涼州目前的局勢大有關係。
起初,李軌據涼州起兵反隋,多得當地名士梁碩的支援;李軌便以梁碩為謀主,授吏部尚書。
梁碩飽讀史書,有智慧,多謀略;眾人怕他;。
梁碩見從前西域遷來的胡人種族繁盛;曾勸李軌加以提防;因而與戶部尚書安修仁交惡;李軌之子仲琰曾問候梁碩;梁碩不為他起身;仲琰很是反感。
而這是李軌所樂意看見的,方便於他掌控政權,維護權力的平衡。
李軌之所以願意降唐,多半是聽取了梁碩的意見,畢竟以涼州這樣的偏僻之地,守地自保,割據一方尚可,要想圖謀更進一步,進入中原爭奪天下,難度係數未免過高。
李軌對此也有清醒的認識,也就認可了梁碩的建議,這才有了三個月前遣派使者入長安與李淵虛與委蛇一事。
根據當時的情況,最有機會奪取天下的唯有李唐,李淵不僅得到了關隴門閥的支援,且佔有河東、關中、太原等富饒之地,兵多將廣,家世顯貴。
李軌無力奪天下,自然要背靠大樹好乘涼,李淵顯然就是當初最適合選擇的歪脖子樹了;所以李唐和薛舉交鋒時,李軌也派兵襲擾薛舉的後方,這也算是盡到了盟友的義務。
可三個月過後,天下大勢卻與當初不同了,不僅僅是因為如今最有可能統一中原的勢力變成了蘇遊的雲中軍,更因為劉武周悍然南下,對太原郡形成了威脅。
李唐的形勢,真是岌岌可危!
李軌在涼王這個位置坐了許久之後,漸漸也產生了反叛的念頭,再加上安修仁等人投其所好,以巫師神女獻之,說這是上天對他的警示,務必聽從。
在安修仁的引見之下,李軌與突厥使臣暗中相會,雙方也達成了一些秘密協議,這才迫使李軌下定決心改弦更張撕毀先前和李唐簽訂的盟約,拒絕承認李淵的皇帝地位。
對李軌這種不知死活的做法,梁碩自然是義無反顧地反對的;他苦口婆心地勸諫李軌,說是安修仁等胡人包藏禍心,應將其逐出朝堂。
仲琰與安修仁等人與梁碩的關係並不好,此時便藉機誣陷他為李唐的奸細,不日將引領李唐大軍前來滅涼。
李軌一時不擦兒子和安修仁的邪惡,遂持毒於梁碩家,親眼看著他吞毒而死。
梁碩一死,李軌和李唐的決裂也就在所避免了。
李軌毒死梁碩,西涼國內頓時出現了隱患,早先投降李軌的門閥富紳心中出現了驚懼,已是和李軌離心離德了。
李軌的反覆更是讓李淵憤怒異常,心中也有了派兵攻打西涼的心思。
等到武將們聚齊之後,李淵首先通報了李軌命鄧曉遞來的國書,後又把太原目前的局勢說了出來,而後群臣獻計,各有說法。
一直到了掌燈時分,最終的方案才確定下來,卻是讓李世民帶領一萬玄甲軍及三萬精銳討伐西涼,而原本屬於李世民的近半士卒及剛剛招降的西秦俘虜共八萬人盡皆暫時歸到李建成帳下。
李建成帶領這八萬人以及從河東抽取的兩萬精銳,共計十萬人去救援太原。
得到將令之後,李建成先帶領兩萬人出發,而後劉文靜、殷開山等人則帶領從李世民處分離出來的八萬士卒前往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