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軍真的是來搶奪慰禮城的嗎?
他們甚至連最基本的投石車等攻城器械都沒有!
慰禮城目前的形勢,蘇遊和來雁北之前並非沒有預見到,但面對如今這最不想見到的形勢,來雁北還是不由自主地皺了皺眉。
來雁北來此的最根本目的,便是要入主慰禮城,這要建立在高麗軍已經攻破這座城池的基礎上;當然,來雁北想要憑藉著船上的武器,想要攻下這座城也並非難事。
可現在。。。。。。
來雁北收到了前方的訊息後,當即召集了扶余慧和趙虎等幾個重要將領,商議起作戰計劃來。
對於目前的局勢,高麗和新羅顯然還在鷸蚌相爭,但這不溫不火的戰鬥中,來雁北想要從中漁翁得利顯然是不可能的。
最要命的是,這幾可盈尺的積雪之中,來雁北想要動用火炮實在是有些勉強;也就是說,能夠發揮出戰鬥的部隊,僅僅只有一千重騎兵而已。
扶余慧的五千護衛,原本也是打算保護火炮的,他們沒有任何攻擊能力。
不僅僅如此,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高麗的軍中有三千多從百濟抓來的俘虜;來雁北的部隊與高麗發生交戰的話,最先死的人一定是那些百濟俘虜,扶余慧能看得過去嗎?
怎麼辦?
一個個問題提出來之後,離開了蘇遊的來雁北,終於第一次感覺到了糾結。
沉默了好一陣之後,扶余慧一陣見血地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高麗這些人攻打慰禮城是什麼目的?”
什麼目的?肯定不會是為了攻下慰禮城,更可能是為了牽制慰禮城中的軍隊增援金城。
來雁北此行的第二個目的,不也如此嗎?
來雁北來到這個戰場之後,很可能促成的一個三方的平衡。
高麗人不可能輕易逃跑,這樣做的話他們來此的戰略目的就失敗了,並且很可能會遭受新羅人和來雁北軍的追殺。
無論是高麗還是新羅,最不想看到的一定是新來的來雁北軍加入對方。
其實,主動權還在於來雁北一方,但選擇性也是唯一的。
這樣的大雪天中,來雁北難以動用火炮,所以短時間內根本沒有進攻慰禮城的實力;即便有這個實力,來雁北也不敢輕易做出來,因為用火炮攻擊慰禮城很可能促成新羅和高麗的聯合。
新羅人現在或許還不知高麗人進攻了他們的都城,他們很可能為了能夠多挨片刻而選擇與高麗人結成同盟。
來雁北其實能做的,也只能是進攻高麗人,或是與高麗人對峙了。
若是進攻高麗人,首先要面對的便是百濟的俘虜,於是來雁北等人開始就怎麼拯救那些俘虜開始熱切地討論了起來。
來雁北等人還沒討論出結果時,蘇遊的軍隊也終於緩緩駛入了新羅的都城金城外的碼頭。
金城的具體位置,在這個半島的最東面,離百濟王城的直線距離與慰禮城離百濟王城的直線距離其實差得並不太多,三個城市差不多在一個等腰三角形上面。
陸地上的直線距離,與船隊需要航行的距離卻差得太多了。
蘇遊的船隊所需要航行的路程,差不多是來雁北船隊的兩倍左右,要不是來雁北可以放慢了航行速度,他們到達的日子起碼要相差一天半。
蘇遊的船隊進入金城海灣時,已是高麗人離開百濟王城十天以後的事了。
高麗人從百濟王城到此用了四天的時間,蘇遊則僅僅用了三天。
蘇遊在來金城的路上,一直擔心會在海上碰到高麗人滿載而歸的船隊;若真是如此的話,蘇遊用火炮消滅他們應該不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這些船隻被擊沉之後,他們從新羅掠奪來的戰利品也會一同沉入海中。
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形勢,蘇遊當然不會吝嗇自己的炮彈,畢竟自己與高麗打海戰的話,很大可能是零傷亡的全面勝利。
如果戰鬥的地點是碼頭或是內陸的話,蘇遊就不敢保證全殲高麗軍,且自己一方不會出現傷亡了。
按照以人為本的方針,蘇遊最好的辦法顯然是在海上截殺高麗軍。
可問題是,蘇遊沒有太多的時間等待高麗人的自投羅網,畢竟他的主要目的還是高麗的王城;而滅掉高麗這支隨時都有可能迴歸王城的侵略部隊,顯然是進攻高麗王城的第一步。
面對停在金城海灣中的近百艘高麗戰船,蘇遊也曾想過把它們列為戰利品,可略一思索,他便放棄了這個想法。
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