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蘇遊無法料及的大概還是朝廷的動向。
楊諒之反後,楊昭有大功,但獎賞一直沒有下來,反倒是楊二因舉薦了李子雄而晉封為齊王了,而他在京城也在官方的名義上有了湯沐邑,因為楊廣對於傭兵自重的楊諒心有餘悸,所以也並不催著次子去就藩。
齊王府不比東宮,蘇遊也沒有理由不去拜訪自己的東家,於是無所事事之下只好三天兩頭往齊王府跑。
第二場雪下來的時候,蘇遊竟意外地邂逅了來齊王府玩耍的楊素顏,不過她的臉色並不很好,儘管十三四歲的小蘿莉臉形幾近完美。
“展師故去了。”楊素顏幽幽地解釋了心情不好的緣故,這使得齊王與蘇遊都唏噓不已。
“老先生就這麼走了?他還欠我一幅畫呢。”蘇遊這話自然不能說出來。可是,確實也找不出什麼語言可以安慰小蘿莉的,對於待人接物之類的人情世故,蘇遊實在也懶得去敷衍,何況對方只是與自己初次見面呢?
“看你二人心情都不如何,不如本王帶你們去散散心如何?”楊二此刻心情不錯,看著他們一個兩個的在那鬱悶,心裡也不是滋味。
“去哪裡呢?”蘇遊用眼神詢問了一下,卻是楊素顏問出了聲。
“淨念禪院的紅梅,也算是都中一景,更難得的是踏雪尋梅啊。”楊二雲淡風輕地說道。
蘇遊聽說“淨念禪院”四字,心中竟是一震,難道自己真的來到了小說中的世界?還是黃大師為了寫一部小說竟遍閱古蹟,連一寺院之名也有出處。
聽著似乎是要去賞梅,蘇遊的心倒一下子平靜了。前世曾經有過好幾次去京城的大觀園中看梅,但每次不是來晚便是去早,結果也每每乘興而來悵然而返,說到底,自己活了近三十年,還沒真正意義上看過梅花盛開之景呢。
“去賞梅,倒要悄悄地去才好,咱們白龍魚服?”楊素顏向兄長提議,顯然蘇遊並沒在她的算計之中,因為蘇遊只是一個僕人,又怎敢代入到“龍”字中去?不過蘇遊還是為她的提議點了點頭,微服私訪無疑是出遊的最佳方式。
然後,踏雪尋梅之旅便在馬蹄之下開始了……
淨念禪院在長安城的北門之外的龍首原上,雖然出城還有四五里地,卻因為官道上的積雪早被掃盡,所以路途也並不讓人感到遙遠。
三人分乘了兩輛馬車,前面一輛是楊二與蘇遊,後面一輛則是楊素顏與貼身侍女;當然,少不了開路和護衛的兵丁,王子和公主出行,再是白龍魚服,也不能像小蝦米一般默默無聞的。
一路向北,雪花撲面而來。
這倒勾起了楊二詩興,卻也是出口成詩。一字字吟來,雖不十分出彩,卻勝在鏗鏘有力,引得蘇遊連連叫好。
楊二猶不知足,非得讓蘇遊也來幾句,這倒讓後者為難了,前世的他是做過即景詩的,雖然說不上七步成詩,但稍一思考,也能吟來,無奈此時的他卻在做詩方面落入了王靜安所謂讀書三重境界的第二境,雖然作出的詩更為四平八穩,卻因為太在意平仄對仗而毫不出彩,比之以前的不知平仄,倒缺了天然。
“江山大一統,井上一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楊二再三相勸,倒像是在勸酒,蘇遊無法,只得隨口吟了一首盜版的打油詩,心中卻想,“聽到這樣的詩,你可不能再叫我做詩了吧?”
“哈哈,妙,妙哉!”楊二一聽蘇遊吟完,不由大笑起來,詩歌雖是即景,卻不倫不類。但楊二重其新意,發現做詩還能如此做法,自是瘋狂大笑,笑得連眼淚都快出來了。
蘇遊卻是滿臉抱歉的表情,顯然他也知道自己做這詩不算出彩。
楊二笑完之後,馬車離開官道轉而向東,便有一山阻住了去路;幾人無奈下了車,侍衛們也都栓好了馬,不遠不近地跟著。
更向前走,山勢微陡,一邊是迷濛煙霧裡的長安城,一邊卻是四野無人的樹叢,唯有一兩隻迷途的雀鳥時而細語相詢。一條彎曲的石板路,遙遙地通向山坡,更遠處,幾叢灌木早被白雪包裹,如琉璃世界一般。
霧氣渺渺處,大概是傳說中的淨念禪院了,蘇遊心曠神怡,暗想這處倒大有“曲徑通幽”之境。可偏偏,幾人才走上坡沒幾步,便見三五個執了長戟的兵士走了過來,遠遠便問:“前面幾位朋友,意欲何往?”
“齊王殿下與月容公主殿下前來拜山,爾等不得無禮。”隨行的侍衛不失時機地亮出了腰牌,這才打消了巡邏士兵的盤問,但蘇遊的心中卻多了個疑問:“這淨念禪院是什麼去處?還有衛兵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