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謝延和這次上門,全是因為忍不了被官豀府盤刻,找大姐和姐夫求救來了。卻不料姐夫撒手不管,大姐也不知為何不敢說話,只得拱手告辭道:“那我兜弟再想想法子罷。”腳
“忍住!千萬別想法子!”金百萬高聲提醒道。
在同知署後衙,李太守吸取了教訓,準備講究一下群策群力,發揮一下手下的智慧。他召集了四個師爺與郭縣丞,再次商議行宮之事。
這城牆和街市、園林可以不興師動眾的修茸了,但是行宮總得有,無非是新建或者徵用兩種方式。
李大人喝了一口茶,悠悠道:“明年聖駕到時,大約四五月間。正值欣欣向榮之際,此乃天時也。而我揚州又有一樣好處,風土類似於江南,卻又地處江北,此乃地利也。天時地利具備哪。”
五個聽眾腦海中現出“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的場面,可是這與行宮有何關係?
只聽李大人繼續道:“本官有個想法,奇花異草、珍禽異獸、怪石假山、巨木大梁什麼的都不要蒐羅了,御花園也不建了。此外削減殿宇數目,只留主殿即可。”
李佑掃視幾眼,話頭一轉,又慨然憂國憂民道:“農事乃國家之根本,億兆生靈活命之基,書迷們還喜歡看:。而天子生長深宮,又年少知淺,不識農桑,並非國家之福啊。”
“東主(府尊)英明!”眾人齊聲道,雖然他們並不知道李大人東拉西扯的想說什麼。
“這樣如何?原定的御花園和行宮空地,全部改為農田。四五月份正是繁茂時候,稻、麥、油菜、棉花、番薯等等,只要那時節地上有苗的,全部種植一些到行宮農田中!那時候是不是該收取冬麥、油菜和播種稻米?如果正遇上天子入住更好。”
眾人被李大人的奇思妙想震懾住了,口中仍下意識道:“東主(府尊)英明!”
李佑說的興起,徵求意見的想法早拋之腦後,“再移植若干桑樹,養蠶吐絲,也可挖出池塘蓄養水禽!至於行宮房舍除去主殿宇外,樣式皆為茅屋泥牆農家模樣,此乃田園風光也。不過,每處外間務必儉樸,但內室務必華麗舒適。”
“東主(府尊)英明!”
“宮闕壯麗易被世人指摘,勞豀民豀傷豀財之譏免不了的,但無論如何修建,總是會有人挑理。那就仿農家佈置修屋耕田,教天子親歷農桑,誰又敢說不是?誰又敢說我揚州一味拍馬逢迎聖上?再說我揚州風景園林多得是,又何必多此一舉在行宮上費工夫。別的地方拘於風土氣候時節,都學不了我揚州!”
“東主(府尊)英明!”眾人由衷的讚道。他們真認為這個主意委實不錯,天子想看風光景緻,揚州有的是地方,用不著在行宮講究這些,還不如修出特色。
若修出農家田園樣子,讓少年天子習識農桑,最苛刻的言官對此也挑不出理,相反還得大唱讚歌。最重要的是,種幾畝地花費也比大建宮闕園團省錢的多。
見手下一味稱頌,李大人疑心病又犯了,別又是像上次那樣罷?“如此可真的好?爾等應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他書友正常看:。”
“確實好!”
李佑心裡嘀咕幾句,將自己最後的想法說出來,“還得找寓居揚州的書法名家題寫各種匾額棲聯,其中詞句,要廣尋名家蒐集。
這件事胡先生多多費心。”
聽到要題字,崔師爺忽然靈光乍現,開口道:“在下倒有個好字眼,可用在主匾上,保準令人眼前一亮,絕非凡品。”
李佑見崔真非少有的信心十足,起了興趣的問道:“崔先生有什麼好詞?”
“農家樂!”崔真非昂首挺胸,自信滿滿道。
“噗!”這是李大人忍不住將茶水噴了出來
“妙哉!”這是其他人高聲叫好。
李大人心思複雜的左顧右看,再次懷疑起眼前一切的真實性,這不是手下合夥蒙他罷。他不禁又一次問道:“真的好?”
郭縣丞舉人出身,在這間屋內學歷最高,便搖頭晃腦答道:“農家樂確是好詞句!有堪為國本的農,有家家戶戶的家,有安享太平的樂。三個字合起來,既雅緻不俗,又別有內涵深意,既彰顯國泰民安,又體現了社稷所繫啊!正合適用在天子所居!”
李大人狐疑再三,仍不能確定這幫手下到底是真心贊同,還是昧著本意對他溜鬚拍馬假裝讚美?
最後只能暗暗唏噓不已:“真是體會到了什麼叫高處不勝寒啊!還是不必糾結於此了,如果事事依賴常規,自己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