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開始在大澤附近出現。 這些人雖然經常受到當地土匪的襲擊,可中國人頑強而富有彈性地生命力仍然使得他們在當地紮了下來。 俄國人起先為自己領地上人口的增加而高興,可很快他們開始驅逐這些說著華語的中國人,因為他們發現中國人多過了當地俄國人。 劉寄對這些事情保持著剋制。 他在等著機會。 等著尼古拉一世生命的最後時刻的到來,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時間。 可劉寄知道尼古拉將遭遇一場巨大的失敗,最終導致他的死亡。 似乎那是一場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法國、英國之間的戰爭,那場戰爭的名字叫克里米亞戰爭。 戰爭將極大地重創俄羅斯人,這將是進攻俄國人地最好時機。

就在劉寄耐心等待的時候,上海爆發了排洋起義。

上海地十月天氣已經開始轉涼,這座融合著東西方文化的城市在1823年還只是一個小漁村,22年的時間將這裡變成了東方明珠。 在這座城市的東面有一處被稱為十里洋場的地方。

十里洋場居住著很多的外國商人,這裡是中國政府專門劃給洋人居住的地方。 不過十里洋場絕不是僅僅居住著外國人,許多和外商打交道的華人,以及喜歡西洋文化的中國人也居住在這裡。 到了這裡你會以為生在國外,教堂,有軌馬車,馬路邊的風燈,剪掉了辮子穿著燕尾服的年輕人,白人家裡奢靡的舞會,帶著紅頭巾的印度人。 十里洋場是中國一座對外的視窗,也是劉寄決心對外開放的縮影,中國洋務派的先鋒試驗田。

然而1845年中華三年的十月,這裡發生了一場災難。 數萬的華人從上海周圍集中到這裡,他們在一些野心家的煽動下,準備徹底的焚燬這裡的一切,徹底的剷除這塊長滿“文化毒草”的土地。

上海知府張道奎在得知情況後採取了比較堅決的態度,他立刻調集了上海附近各地的警察與巡捕營阻隔人群。

最終警察與激昂的人群衝突起來。 演變成了一場動亂,火焰在洋場裡燃燒起來,四周淌滿了鮮血,人們憤怒的吼聲和槍聲交織在一起。

9歲的劉翰目睹了這場激烈的動盪,這讓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剛剛離開京城的他,趴在一座洋樓的玻璃視窗看著亂糟糟的一切。 這時天色已經暗了,遠處紅彤彤的火光映紅了天邊。

第三章大國崛起二百零五新紀年2

第三章大國崛起二百零五新紀年2

眼前的景象讓劉翰感到害怕,人們就像瘋了一樣,拼命的衝過守候在前方的警察和巡捕,杜公館的門外有大量的巡捕守衛,可仍然有人吆喝著衝了過來。 燃燒的火把從守衛頭頂飛過,被亂民扔向館內,一隊隊警察散佈在周圍配合著巡捕營的火槍手推進了過去,槍聲在街道上響起,隨著傷亡者倒在地上,人群一鬨而散。 可是人群太多了,不久他們又聚集了起來,而且變得更加難以應付。 他們埋伏在暗處襲擊追捕的官兵,突然湧出的起義者在肉搏中憑著人數的優勢佔據了上風,在繳獲了官兵的武器後他們變得更加膽大,用繳獲的槍和官兵相互射擊著。 街道變成了戰場,長街上不時可以見到捲曲的屍體,呻吟著的傷者悽慘的躺在地上蠕動著殘破的身體。

杜受田有些焦急的徘徊在二樓,局勢變得難以控制起來,他有些惱怒得詛咒著上海的地方官,這個該死的傢伙起先就應該阻攔聚集起來的人群,等到人群已經聚集起來,這個蠢人卻要去強行驅散人群。

杜受田不擔心自己的安全,他擔心的是劉翰的安全。 沒有人知道他是一個皇子,包括劉翰自己。 要是真出了什麼問題,杜受田真不知道該如何向劉寄交待。

杜受田的耳邊響起劉翰稚氣的聲音,九歲的孩子並沒有被眼前的景象嚇倒,孩子睜著圓圓的大眼睛向杜受田問道:“杜伯伯這些人為何要趕跑洋人。 ”

杜受田壓抑住自己內心地焦慮柔聲說道:“這些事情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伯伯可以告訴你。 這是兩種文化的衝突。”

“那什麼是文化呢?”

杜受田想了想說道:“這個文化呀,伯伯這樣給你解釋吧,文化是祖先遺留在我們生活中的習慣。 我們的祖先除了在我們身體上留下黑頭髮、黑眼睛,黃面板的特徵外,還留給了我們語言、文字、我們蓋房子的樣式,我們生活中樂觀地精神,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 等等這些就是我們地文化。 洋人的生活習慣中有很多與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這些不同的地方需要雙方的交流和理解。 如果不能相互理解便會發生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