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序幕。部分貴族議員大肆鼓譟,拍桌子頓腳,使宣讀議案的過程不時被喧譁聲打斷。由於託利黨保守議員的搗亂,議會沒有透過改革法案。格雷伯爵隨後晉見了國王,他要求解散議會重選。畢竟在當時英國的改革呼聲已佔了上風,輝格黨在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新議會很快透過議案。

劉寄在接見羅素勳爵前先行召見了總理衙門的大臣戴蘭芬,像往常一樣,劉寄靠在寬大的椅子上微微閉著眼睛聽著戴蘭芬講述著歐洲大陸的近況。

“法國人似乎並不喜歡他們的皇帝陛下查理十世,在庚寅年(1830年)七月,大逆不道的法國人將他們的皇帝趕到了國外去,”

劉寄笑了起來,他聽的出戴蘭芬說著法國人大逆不道時,並沒有衛道者該有的憤怒語氣。他睜開了微微閉著的眼睛說道:“現在繼位的法皇叫路易·?什麼來著?”

“回皇上叫路易·菲利浦,他是查理十世的侄子,聽說對法國國內的革命黨十分支援。。”

“那他對中國的態度怎麼樣?”

“臣已經按照皇上的吩咐透過新任的法國公使送去了賀禮,現在還沒有迴音。不過微臣估計,不管法皇是誰,他都會保持與我中華的良好關係,因為只有這樣才附合法國人的利益。以微臣觀之歐洲大陸英法是一對冤家,兩國都在海外開拓殖民。縱觀地球恐怕只有我中華附近尚是一片淨土,能夠自己管著自己的事情。不過從最近南方的局勢看,恐怕英國人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前些日子不是有一種燒煤的小火輪直接透過長江開到了武昌等地,用賄賂當地官員的手段將鴉片銷到了內地。”

提起這件事情劉寄心中的擔憂又來了,現在中央一級的官員在自己的雷霆手段面前開始收斂了,可地方上的官員依舊如故,殺不勝殺,你把前任處置了,後任依舊如此。不過既然撞到了槍口上,劉寄是絕不會放過任何貪汙**的官員,那名倒黴的武昌知府被劉寄斬首後傳示南方數省,其他幾名有關連的官員也是抄家下獄,最後流放烏里雅蘇臺。

戴蘭芬看到皇上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喜,暗自揣摸皇上是為了地方官貪贓枉法的事情。他向皇上開解道:“最近皇上讓都察院在阜城門附近新建的“京城上告事務衙門”已經處理了好幾名贓官,的確是聖上的一大發明創舉。特別是皇上諭旨:上京告狀者無罪,如冤民狀告屬實,一切費用由朝廷報銷。就衝著這一條,各地的冤民在當地告狀無門的情況下紛紛上京告狀。以微臣看來,不出兩年,吏治當可緩解。民間已有謠言,說當今皇上專治貪官,是百姓的好皇帝。”

劉寄知道這是戴蘭芬拍自己的馬屁,處理了將近八年的政務了,對大清官場的這一套還不熟悉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那這告御狀來說吧,歷朝歷代都有,朱元璋就特別喜好這玩意了。只不過以前告御狀的人,一旦告狀就算是罪人,而且京城中也沒有專門處理這事的人,當然更別提報銷路費了。自己這樣一來,其實不過是提高了貪汙**的成本和風險,當要想根治貪汙**在現行的體制下基本不可能。那些官員們會做的更加隱蔽,一旦暴露對不妥協的當事人打擊的更加嚴厲。但話又說回來,在自己的嚴厲打擊和對現行官場的改良下,現在的吏治畢竟比七年前進步了很多。

向著戴蘭芬揮了揮手,劉寄說道:“好了,不談這些了。你說說英國人這次來的態度。”

戴蘭芬將官服的長袖往上捋了捋,思考了片刻後說道:“以微臣所知,英人來到中國有一種不好的感覺,他們認為我中華將他們看著洋夷,是對他們的屈辱。當然,洋人毛髮未淨……。”

劉寄打斷了戴蘭芬的廢話,他知道戴蘭芬在談到洋人的問題時仍然很敏感,儘量的要順著朝廷中的主流意見,說說洋人的壞話。

第八十五接見英使2

這是京城中一座獨特的建築,昏黃的氣死風燈在大門兩邊的磚牆上發出兩團發黃的燈光,站立在大門處的守衛是纏著紅頭巾的印度人。雖然是夜晚隱約可以看出大門上有一座陽臺,陽臺上有一團紅光透露出來,透過這團光芒可以看見房屋中的人正在壁爐裡新增著柴火。那站立在視窗凝望著淳親王府在夜空下的輪廓的人正是初次到中國的羅素勳爵。

律勞卑拍了拍手上的柴灰在一把精美的中國式紅木椅子上座了下來,他從茶几上端起兩杯紅酒向羅素勳爵走了過去。

律勞卑一邊遞過酒杯一邊說道:“羅素先生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吧?”

“難道先生在中國看見我出現?”接過律勞卑遞過的紅酒,羅素勳爵反問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