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因為怕水災,很少會住人,但並不是說低窪地就沒用,那可都是村民賴以生存的黃土地,已經按片分到各個村組。

明月村外有一條大河,名叫梭子河。

梭子河途經整個村莊,源頭水勢洶湧,波浪如濤,到了中游,卻逐漸出現平靜無波的現象,到了下游地勢陡低,那平靜無波的中游之水如匹練一般斜衝而下,形成了連綿的瀑布群。

而這條河最可怕的地方,偏偏就是這個貌似平靜地中游。

水面看似波平浪靜,水底卻暗流洶湧,將接近水中的一切物質席捲一空,吞噬一空。

一個大漢,伸出一條腿去河裡蕩一下,想涮個腳,結果只剩下大腿,小腿沒了,他是命最好的,力量救了他的命。

一個少女,想到這裡拎水,就近灌溉,連桶帶人都被瞬間帶走。

不相信這些傳說地小宦夢被宦達生帶到這裡,遞給她一根稻草,讓她丟進水中,她丟了,吃了一驚,水面好像有一股奇異的冷風灌進袖筒,直刺入骨,那根稻草進水後連轉都沒打,就飛速飄走,轉眼無蹤。

雖然是窮鄉僻壤,但是因為這條河勢兇險

無數,政府居然在這裡連造了好幾座氣勢宏偉的大|了汛期,也加大力量對這條河進行保護。

在村子裡,遠遠就能看見梭子河的河堤。

河堤高而陡峭,從村口上河堤,根本不能直線攀登,而是蜿蜒而上,盤旋如蛇。步上河堤的小徑旁邊,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蘆葦。

靠村子這邊的河堤下面,有一大片瓜園,一眼望不到邊地瓜果,乃公社所有。

此時土地尚未劃分到戶。

第五十三章認歸宗

卷二【遵祖訓子儀認,聽父命牧風歸宗】

白牧雲的家住在瓜園旁邊,在梭子河的河流中游地段。

一家三口,老老母和白牧雲。

他們就屬於為數不多住在低窪地帶的村民,老父白寒松曾經夢想搬到山包上去,可惜積攢了一輩子,也沒攢到能夠到坡上去蓋房的錢,也捨不得祖上留下的賣不出去的房產。

所幸的是,幾次水有驚無險的渡過了,現在,在政府號召下引流梭子河之水建造了清水蕩和繞村渠,即使發了洪水,自有梭子河和清水蕩接著,一家老小沒了那層隱憂,便安穩住下來。

因為家人世代貧農兼之善良老好本份,公社相信他們一家地為人,把瓜園給白家看管,到了豐收季節,公社安排人員前來採摘,或分或賣,自有公社做主,到時候給他們分幾斤破瓜爛果聊以塞責,便算是薪酬了。

雖如此,白家在此看守瓜園,自認為這也算是為公家賣力,並沒有指望過得什麼報酬,不但沒有絲毫爭執,反而勤勤瑾瑾,並以此為榮,不敢絲毫懈怠。

這一天,只有白牧雲在瓜園看守,因為白家來了貴客,父母都在家忙活招待客人。

這個貴客,名叫林。

他今天來,帶著一雙兒女,兒子名叫白牧風,女兒名叫白牧霞。

在白家的祀堂裡,林子儀帶著兒女在白牧雲的父親白寒松的帶領下,正在進行那裡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認祖歸宗的儀式。

白家祀堂在正廳。

正廳對著門的位置,是供奉祖先的神龕。

龕桌上,因為家境貧寒之人,並沒有靈位靈牌之類的東西,只有一個小小地香爐,象徵性地點著三炷香,歪歪扭扭的飄著三縷輕煙,香爐旁放著一本古舊發黃的小冊子,牆上,並排掛著兩個相框,裡面是兩個已經逝去的老人的黑白放大照片,那是白寒松地父母的遺像。

林子儀開啟那本小冊子,小聲讀出來,原來,那是白家地族譜,其中有一句,是:“生德寒牧文中治。”

這,就是林子儀來到白牧雲家並來祭祖的原因。

他地父親臨死的時候,又再三叮囑過,到了他這一代,已經第三代了,他地下一代,一定要還歸白姓,讓孩子們回去認祖歸宗。

這件事情的原委,要追溯到林子儀和白寒松的曾祖那一代。

鏡頭請波浪形晃一晃,回到白家曾祖那一代:

曾祖是個老農,有三個兒子,一個賽一個地龍精虎猛,無奈家境窘寒,三個兒子皆無力娶妻。

眼見時間一晃,三個兒子都過了而立之年,仍無待字少女願意下嫁,那曾祖憂心如焚,一籌莫展。

在同村卻相隔兩端的十一組(這個“組”是後來才分的,以前都是各有各的小地名),小地名叫做“林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