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上的微小變化,耐心的等著看寒風出醜!

寒風被眾人看的不好意思,就摸著下巴笑道:“這一幅畫很有名,對於一般的書畫愛好者都會知道這幅畫,這是石室先生的傳世名作《墨竹圖》,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

何春一愣,看著寒風的眼神驚異不已,而其他很多人卻茫然四顧,然後又紛紛探頭去看那幅畫,但卻沒有看懂。

何春忍不住問:“寒先生,能說說此畫的特點嗎?”

寒風微笑了一下說道:“細觀此畫,畫中竹竿曲屈而勁挺,似竹生於懸崖而掙扎向上的動態。竹竿用筆自然圓渾,墨色偏淡,節與節之間雖斷離但又有連屬之意。

畫小枝行筆疾速,柔和而婉順,枝與枝間橫斜曲直顧盼有情。此圖之竹葉更是筆筆有生意,逆順往來,揮灑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

在墨色的處理上更富有創造性,以濃墨寫竹葉的正面,以淡墨表現竹葉的背面,使全圖更覺墨彩繽紛和有豐富的層次。綜觀全圖,竿、節、枝、葉,筆筆相應,一氣呵成。充分體現了石室先生非凡的筆墨功力和對竹的深刻的理解”

寒風一邊指點著畫,一邊滔滔不絕的評說,聽得眾人連連點頭,之前的傲慢之色已經被佩服所取代,不再敢有輕視之心。

而寧靜一邊聽一邊欣賞著寒風,她突然覺得寒風現在就是一個指點江山的君主,那麼的有氣勢,又那麼的溫文爾雅,又那麼的帥!看得她的芳心開始生出陣陣的異樣來!

何春自然很不服氣,他笑著說道:“寒先生還知道石室先生,那就請寒先生說說石室先生這個人怎麼樣呀?”

寒風腦中的萬能意念神咒滴溜溜的轉動,有關於石室先生的資料滾滾而來,他稍作整理就說道:“石室先生的大名叫文同,北宋畫家。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

文同操韻高潔,能詩文,擅書畫,尤長於畫竹。後人稱他為“文湖州”,其實他從未到過湖州,只是在晚年奉命出知湖州,但人未到任即去世。然而他的墨竹畫已名揚天下,學者眾多,尤其是元代吳鎮,蒐集學文同畫竹法的宋元畫家25人小傳,編成《www。kanshuba。org:看書吧湖州竹派》一書,更向世人昭示其派系的雄厚。

而鼎鼎大名的蘇東坡,乃文同的親表弟,又是他畫竹的學生,也多方為他彰揚,於是“文與可”也就成為墨竹畫的宗祖。何先生,我說的對不對呢?”

何春聽得驚駭莫名,被寒風的介紹弄得不知所措,因為寒風知道的比他知道的還要詳盡!等他回過神來連忙假意稱讚:“呵呵,沒想到寒先生對文同如此熟悉,實在令何某大開眼界,受教了,受教了,哈哈”

旁邊圍觀的人也紛紛對寒風的學識刮目相看,稱讚不已。很多人也紛紛上前來觀看這幅畫,一邊看一邊想著剛才寒風說的意境,都覺得說得太對了,這幅畫就是具有這樣的神韻。

但是寒風並不想就此放過何春。

聽到大家的讚揚也只是笑笑就話鋒一轉說道:“其實我剛才說的只是文同畫的墨竹圖的神韻,這個東西只要研究過文同的人都會十分清楚的。只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到真跡對照,憑的只是書上說的東西,要是大家有機會看到真跡來對照學習,就會對上述的畫中意境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可惜呀,要想見到真跡實在太難了”

圍觀的眾人感到不解,這眼前不就是嗎?大家同一個心思都抬頭看著寒風不說話,但眼神都表明了深深的疑問。

寧靜也感覺到寒風說的話另有玄機,於是就問道:“那小寒你看到過幾次這幅畫呢,為什麼說這幅畫很難見到?”

寒風看著寧靜說道:“我只見過一次,因為這幅畫太珍貴,為了盡最大限度的保護它,至今都沒有公開展覽過,我也是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看到過一次而已”

寧靜越聽越覺得不對了,她冰雪聰明,立刻就配合寒風唱起了雙簧:“不會吧,只看到過一次?那這次算不算呢?”

寒風淡淡的笑道:“當然算了”

寧靜皺著好看的柳眉就問:“那你是在哪裡看到這幅國寶的?”

寒風看了一眼何春,發現他也很緊張的看著自己,於是就說道:“臺北故宮”

寒風自然沒有去過臺北,不過這廝的萬能意念神咒很明確告訴他,這幅文同的墨竹圖真跡就是被老蔣運到臺灣去了,這是個事實,所以說出來的語氣擲地有聲,十分肯定。

“什麼!只在臺北故宮看到過,那這一幅畫作何解釋?”一個心急口快的中年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