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那個小妾能幫他生個一子半女的,也聊慰平生所憾了。”
易小川卻見一闕詞從李清照手中滑落,他拾起一看,只見上面寫道:“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誰說她不在乎,她很在乎,趙明誠這次真的傷了她的心了,不知道這對夫妻之間的裂痕能否彌合?
李清照強忍住悲憤,滿含深情地給趙明誠寫了一封信: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趙明誠很快給她回了一封信,催她去萊州與他團聚。
接到信的第二天,李清照就趕往萊州。家裡的姐妹們為她送行,耽誤了時間,沒走多遠,天就黑了。她只好在昌樂驛館裡住下,又寫了詞讓驛館寄送給姐妹們: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到山長山又段,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李清照到萊州時,趙明誠正在外辦公,李清照見趙明誠所居靜治堂的茶几上放著一本科考用的《禮韻》。李清照百無聊賴,隨手翻開看了看,見翻開的這一頁上,第一個字是“子”,她便以“子”為韻寫道:
寒窗敗幾無書吏,公路可憐竟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靜中我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趙明誠顯然已經遣走了小妾,大概是因為那小妾浮淺,沒有才學,趙明誠自己覺得索然無趣吧。
所以,李清照就假裝不知,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易小川忽然覺得李清照這個女人不簡單,在經歷這麼多的是是非非之後,她不再是李家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了,而是一個成熟的婦人了。
趙明誠回來後,見李清照來了,自然是喜出望外,夫妻二人在萊州繼續蒐集古籍、書畫、碑帖。
趙明誠有位同僚說萊州南山上有個《後魏鄭羲碑》,趙明誠一聽,便吩咐屬下領他去觀賞。到了萊州城南山上一看,果然有座大碑,是依著高大的山崖,將岩石磨平刻成的。趙明誠看到碑文的末尾有句話說:“上碑在正南二十里天柱山向陽處。此為下碑。”於是趙明誠又派人騎馬在膠水縣界上,找到了上碑,並把它拓印成字帖。
李清照和趙明誠又將別人贈送給他們的《唐富平尉顏喬卿碣》重新裝裱。他們聽說青州臨淄縣有人在故城耕地,得到幾十種古代的器物。其中有十幾座鐘,上有款識,還有的竟多達五百多字。趙明誠便親赴臨淄,將鍾文描摹拓印。
易小川覺得這一對夫妻在經過了風風雨雨之後,仍然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童話故事啊,他們就是傳說中的神仙眷侶吧。
本書由~電WWW子UMDTXT書COM網~提供下載
第十九章 倉皇南渡
更新時間2010…5…13 7:20:46 字數:7627
易小川隨李清照夫婦去李家探親,李清照的母親王夫人偶然間向易小川提起一個人,令易小川大吃一驚。
“小川啊,你還記得那個和你一起來的那個人嗎?他說他叫什麼,對,秦檜。”王夫人對易小川說。
秦檜?易小川一愣,郭總真的改名叫秦檜了,他這回是來真的,鐵了心的要遺臭萬年,博個罵名了,何必呢?
“記得,夫人,怎麼了,他出什麼事了嗎?他不是在王府裡做事嗎?”
“你不知道,他出大事了?”
“什麼大事?”
“自從他去了府裡,我那個小侄女就整天圍著他轉,也不知道被他灌了什麼迷魂藥,鬼迷心竅,硬說非他不嫁,家裡沒辦法,只好給了他些銀兩,打發他走,誰知他前腳剛走,我那侄女後腳就不見人影了,跟他私奔去了,還留了封信,說什麼效仿漢朝的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也要留一段佳話,把家裡人給氣的,也不管他們了。”
“那他現在人在哪裡?”
“一開始是在鄉下教書,聽人講他整天說什麼‘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家裡人也沒辦法,總不能讓自家閨女跟著他這窮小子吃苦受罪,再說我父親有九個孫女,除了他,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