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們製備好水稻收割加工機械樣品,就開始按照增雲的要求開始研究棉紡織機械。
這不!還不到一個月時間,幾個人就已經研製出了彈花機,該彈花機的彈花部位由三對木鼓組成, 每對皆分為內外鼓,形如半圓,內鼓外面釘有鋸條50根,外鼓裡面釘有鋸條40根。
內鼓裝在外鼓裡面,安有鐵軸可以轉動,動力亦依靠人力踏動腳踏板,傳動機構由大小飛輪、皮帶盤、皮帶、齒輪、滾軸等組成。
工作時,先將皮棉平鋪在機體蓋上,用滾軸帶住,然後操作人員踏動踏板,全機開始轉動,皮棉由滾軸帶入機內,依次經過三對內外鼓,經鋸條摩擦後皮棉即彈松成為絮棉,隨竹廉從出棉口出來,經壓棉杖輕壓,成為薄絮片。
全過程除最初鋪棉用手工外,其餘均在機內完成。用這種彈花機彈花每人每日可彈絮棉一百三十斤。這就是說,彈花機的效率比人工彈棉花提高了三十倍還多。
在農機和彈花機上所需要的皮帶皆是用動物皮經過處理製成的純牛皮帶,價格較貴,也沒辦法,這個時代的趙國還沒有橡膠樹,沒有橡膠製品,因此只能利用動物皮。
緊接著,又製出了清花機,因為清花機是最簡單的機器。
清花機主要工作部件是刺釘滾筒和除雜篩網。
而刺釘滾筒由軸、輪盤、包覆面、刺釘組成。輪盤用螺絲連線在軸上,包覆面圍裝在輪盤外緣,形成刺釘滾筒筒體,刺釘用螺母固定在筒體上,人力腳踏使滾筒轉動,刺釘就不斷地接觸棉桃,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輕小雜質。
此時,鳳來鎮的棉花已經成熟了,可以採摘了。
如在前世,自有摘棉機,那種類似卡車的,在棉田一過,自動就將棉桃摘下在後面裝成筒。
即使是手工小型的摘棉機也是帶動力的,就是那種類似吸塵器的,將棉桃吸到袋子裡去。
而這兩種摘棉機都是這個時代的趙國不可能有的,所以只能用人工來摘棉桃。
清花機制作出來後,就被張總管押送運到了鳳來鎮,過去的小廝掌握了清花機的操作,去了就教給了莊子上的人,看著他們都會操作了才又返回京城。
此時,比較複雜的梳棉機也被研製出來了。
這梳棉機比清花機複雜了些,包括三個部分:預梳部分、主梳部分和成條部分。
增雲只是將各部分的功能和大概原理講了出來,那些人就製作出來了,雖然和前世的模樣不盡相同,但功能是一樣的。
然後,被張總管又送到了鳳來鎮。
而此時的鳳來鎮的桑樹莊子上,已經蓋起了寬大的廠房。
又僱傭了六百多人來紡織麻布和絲綢,至於棉布,增雲則命人將籽棉用已研製出來的機器能夠處理道哪一步就處理到哪一步,然後妥善保管好,等下一步的棉紡織機器研製出來之後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當然,棉花是很容易製出來的,先是用清花機將籽棉清除雜質,再用一個彈花機即可了。
增雲這裡忙得腳打後腦勺,趙氏見好久增雲都不去了,還派了人去將她叫過來,問了問,知道增雲無事,只是專心在琢磨棉紡織的機械的事情,才放下心來。
期間,蕭太夫人也曾派人叫她去了兩次,叮囑她,女子身體要緊,這些外面的事情能交給下人們去辦,就讓他們去跑腿好了。
增雲答應著,嘴上道著謝,心裡卻不以為然,如果自己不親自跑腿,這些個東西肯定是製作不出來的。
就連溫泉莊子建好了,增雲也只是跑去看了看,進行驗收。
有些小的不足之處吩咐施工的管事加以修改,然後又回到京城,接著開始研製下面的棉紡織機器。
所幸在天還沒有太冷的時候,增雲和十幾個工匠才將棉紡織機器都研製出來了。
***
如果親的手中還有粉紅,不要忘了投到這裡哦!
☆、第一百三十六章真暖和(元宵佳節快樂!)
祝各位元宵佳節快樂!感謝給位的訂閱和投票!
***
在這些機器被運往鳳來鎮的桑樹莊子的時候,增雲隨著去了。
回到鳳來鎮的宅子,府裡的上下人等都在府門外迎接,山藥和佩蘭在最前面。
增雲讓眾人起身,佩蘭望著增雲,眼圈都紅了:“小娘子,都想死奴婢了。”
看著佩蘭稍微凸起的肚子,沒想到昔日的丫鬟都要做媽媽了:“幾個月了?”
“已經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