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朕的旨意,船在清口一公里處停下,朕要親自下船查個明白。”
“皇阿瑪!”眾皇子都跪了下來,
“皇阿瑪,請保重龍體。”胤禛算是其中年長的阿哥,代替眾弟弟說到,
“朕不能見到朕的百姓被人愚弄,朕也不能見到無辜孩童被人祭河。”聽這話,康熙是心意已決。
聶風倒是對康熙的態度很是理解,在自己的領土裡竟然還有如此草菅人命之事當然要去管了,
“請皇上讓聶風與師妹與您一同前去,好讓我們拆穿那假道士的真面目。”
“準!”康熙大手一揮,對聶風的請命感到欣慰。
船停了,停在了離清口一公里之處,康熙帶著幾個兒子與侍衛,隨行的還有聶風與聶蕾齊齊地向那百姓集聚之地前去。
第四十六章
康熙帶著一眾人也算是浩浩蕩蕩地往事發地走了去,還沒走到跟前,幾十米處就聽見那如沸了鍋的吵鬧聲。當然,不外乎就是質疑到底有沒有河神侍從的到來,眼尖的一行人理所當然地也看見了那坐在供桌前的老道。見他老神自在地坐在那,嘴角含著一抹得意與狂妄,喝著旁邊端來的茶水,確實可惡得緊!看得幾個血脈憤漲!
“道長那侍從到底什麼時候才會來?”村長恭謙地彎腰問著,
“恩?”只見那老道似乎在掐指算了著,“再一刻鐘,一刻鐘!”老道強調著一刻鐘,說完便放下手。
“哦!”村長默然地點了點頭,看了看後頭用繩子綁好了的兩孩童,
“那童男童女可都綁好了?可都餵了藥了?可別驚繞了河神!”
“都用繩子捆結實了,也都餵了讓他們昏睡的湯藥,一個時辰內是絕對醒不過來的。”村長保證著,當然以後那兩孩子能不能活著再醒過來,村長也不願意多想。
聽那道士的意思,供品都是要用繩索捆結實了,才能表現出村民的虔誠,而用迷昏湯把孩童灌暈那是因為不能讓孩童的哭鬧驚擾到了河神。愚昧又迷信的村民覺得道士的話言之有理,也就聽從了吩咐把人結實地綁了起來,再喂以藥湯。
康熙一行人站在離道士十米開外的地方,每個人都是滿目憤恨,盯著那該千刀萬剮的牛鼻子老道,再看著那無辜可憐的孩童,孩子何其有罪,為何他們的親人都能如此殘忍地犧牲掉他們?
“皇阿瑪,讓兒臣去救了那兩孩子過來。”胤祥請命到,他不能見那兩孩子沉河。
康熙並未說話,
“十三爺,現在還不是時候。”聶風開口說到,
“聶風說得是。”康熙終於發話了,“時辰到了自然謎底都揭曉了,不是還有一刻鐘嘛,我們也等著吧!”
胤祥明白地退了下去,與眾人一般盯著那老道不放。
一刻鐘過後,眾人見那老道站了起來,從兜裡拿出一張黃符插在桃木劍的前端,圍繞著供桌坐走三圈,右行三圈,嘴裡更是神乎其乎地念唸叨叨著,凌亂的舞弄著他手中那柄是真是假的桃木劍,
“什麼玩意兒!”胤禟呸了一聲,
“九弟,耐心點!”胤禩拉了拉身旁九弟的袖子,又看了眼康熙,見康熙並未因為老九的粗魯而生氣,這才放下心來,
“皇阿瑪,兒子有事稟告。”胤禛上前一步,
“說!” 康熙說著話眼睛卻一直未離開做法的現場,
“假如那河中的孩童是這假道士捏造而出的,為何不讓人把那孩童扯了上來,直接揭穿那假道士的面目。”胤禛說著,
“你們以為呢?”聽了胤禛的話,康熙的嘴角微微地扯了扯,
聶風想著那算是笑嗎?還是覺得胤禛的話其實還蠻合著他老人家的心思,假如同意胤禛的話卻又為何問著其他的兒子?弄不懂帝王心術。
“兒子也以為四哥的想法很好,揭穿那假道士才是王道。”
胤祥當然是力挺他的四哥的,而其他幾人不知是因為對那假道士的憤恨,還是想在康熙面前表現出兄弟齊心的心思,也紛紛地同意了胤禛的說法。
“呵呵,難得你們兄弟一心,不過朕也是如你們所想那般。”康熙點著頭這才看著他的兒子們,“丫頭,你有什麼想法?”
被康熙點了名的聶蕾,把眼睛從那假道士的滑稽把戲中移了回來,卻又對上了胤禩憂心的眼神,慌亂中聶蕾紅了紅臉,卻很快鎮靜下來才開口說到,
“皇上不是已經派人看守著那孩童了嗎?”
眾人目光全又回到了康熙身上,康熙哈哈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