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沈今竹時間最長,見其精神不錯,雙目有神,不似以前迷糊昏沉的模樣,心想或許大好了罷?她曉得沈今竹的犟脾氣,說道:“公子把藥盞放下,我去端一碗米粥來,吃了飯才有力氣吃藥。”
沈今竹喝了一整碗稀飯,在朱思炫殷勤的注視下,仰脖豪爽的將藥盞也一飲而盡,瓔珞嘆道:“江戶來的國手御醫果然有些本事,妙手回春啊。”
沈今竹推開窗戶,看著暴風雨下的出島,港口外面驚濤拍浪,港口裡面停泊著一艘艘海船,隨著風浪擺動著,天邊一道道閃電就像夢境中的白龍一樣,有一個人在暴風雨和漫天閃電雷鳴中狂奔而來。
☆、第201章 陷迷津今竹乘白龍,星辰變閣老獻毒計(二)
安泰四年,臘月二十三日大朝會,今日是小年,安泰帝在懷義的攙扶下坐在龍椅上,椅子上鋪著厚厚的白虎皮,腳下是暖爐,手裡也捧著手爐,可是安泰帝還是覺得刺骨深寒。大年三十還有正月有許多祭祀活動,太醫們連連告誡說他已經無法承受繁重的祭祀任務了,勉力為之,後果肯定是暈倒在地。
太醫們心中疑惑,為何安泰帝的身體垮的那麼厲害,從皇上頻頻流鼻血眩暈、面板脆弱開裂,腎水枯竭的症狀來看,好像是服用了某些禁藥,可是無論他們如何斗膽直言相問,皇上就是不肯說出實情,一雙眼眸如嗜血猛獸般冷冷的看著發抖的太醫,說道:“朕的命由自己定,你們無需多言,開藥就是,朕不會殺你們。”
一旁服侍的懷義心知肚明,安泰帝已經離不開紅丸了,即使不臨幸林淑妃,他夜晚睡覺時也要吃上一丸才能入睡,否則徹夜難眠,生不如死。就這種摧殘自己身體的法子,安泰帝現在還有力氣早朝、批閱奏摺,就已經是奇蹟了。可是祭祀基本都在冰天雪地的戶外,需要長時間的跪拜,宣讀祭文,安泰帝這副殘破的身體肯定支撐不住。
安泰帝坐在龍椅上,盡力挺直了腰桿,平靜的說了自己身體不適,需要有人代為祭祀,要群臣舉薦何人代之。安泰帝有此舉也是意料之中,群臣們早就等著這句話了,何人代之?當然是國儲了!可是兩個國儲一個流亡海外,一個已經進了地宮長眠,都無法代替安泰帝。
其實目前最合適的人選是誰,大家都心知肚明——南宮的順王。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安泰帝最不希望聽到這個名字。去年安泰帝將提出“復儲之議”的御史八十廷杖打成了肉泥,之後只要誰敢提,就先拖出去打板子,復立國儲的議題擱淺了,但是民間的熱度一直沒有減。朝中幾股勢力各有中意的藩王,暗中角力角逐,企圖入住東宮,最終都不成氣候,其中呼聲最高的魯王被爆出收買死士刺客遠渡重洋刺殺崇信郡王和沈今竹!
魯王當然是極力否認,說御史故意往他身上潑髒水,甚至主動請表,要宗人府將自己扣押詳查,以表示清白。無憑無據,宗人府沒有動作,安泰帝也沒有下旨斥責,但是大明,尤其是沿海的百姓已經將魯王暗中追殺崇信郡王和沈今竹的事情編成了各種話本和歌謠廣為傳頌。金陵最著名的十方和尚(即李魚的法名)在佛法會上也是極力宣揚,魯王名聲臭大街了,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是千夫所指,魯王只得黯然從國儲之爭上退出,乖乖的去當藩王。
之後不管是那個藩王被提名,都是遭遇各種攻擊,被口水淹沒,挖墳三尺,什麼貪戀酒色、巧取豪奪、孝期行淫有的沒的統統爆出來,再加上藩王之間互相攀咬,到了現在,所有的人選都落馬了,一切再從零開始。
第一輪廷議爭執不下,但這事刻不容緩,必須定下來,安泰帝再次問道:“眾愛卿以為誰人代朕祭祀合適?”
這時內閣大臣於閣老出列,說道:“順王是陛下的親哥哥,目前身在皇宮,微臣以為,順王最合適。”
此話一出,不僅僅是群臣,就連安泰帝都楞了一下。於閣老是兩朝重臣,兵部尚書,當年東海之變,頂頭上司尚書大人在海上被紅毛番的炮火炸死了,他這個兵部左侍郎臨危受命,成了新的尚書,和安泰帝君臣齊心,北防韃靼人,南邊對付紅毛番攻城,一起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歲月。所以即使禮部的尚書劉閣老有帝師之名,但是安泰帝最為倚重和信賴的還是於閣老。關於立儲之事,於閣老從未直言過支援誰,今天是首次表明了態度。
最信任的大臣居然也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安泰帝抱著手爐上的雙手開始顫抖起來了,心中更加冰冷了,懷義遞過一杯熱騰騰的參茶,安泰帝救命稻草似的捧著參茶慢慢飲著,可是熱茶能暖得了腸胃,卻暖不住心。
有了於閣老開了先河,群臣紛紛響應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