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3部分

在五萬兩銀子左右,手握著這根搖錢樹,將來子孫後代吃穿都不愁的。

老太太自身就是女子,從來不相信女兒是賠錢貨、潑出去的水這種話,她將遺產如此安排,兩個嫁出去的女兒得到的東西並不比兄弟們少,兩個孫女更是得了她最粗壯的搖錢樹,眾人都覺得很正常,沈韻竹伺候得了遺忘症的老太太九年時間了,其中辛苦每人都看的見;而沈今竹是老太太手心裡的寶貝,潑辣的個性和老太太年輕時幾乎一模一樣——如今沈今竹在墳前怒踹表哥侯宗保、趕走侯老太爺之事已經在金陵城傳的沸沸揚揚了。

遺產交割完畢,眾人又在老太太的屋子裡哭了一回方散去,沈今竹去了書房整理著祖母生前的遊記、書籍、輿圖一一裝進箱籠裡,叫纓絡運到三山門的新居中。沈家早已分家,沈家二房在遺貴井處有三進的大宅院,一應傢俱擺設都是現成的,朱氏早就派心腹陪房去了整理修繕了。

送葬分遺產之後,大姑太太一家子跟著沈佩蘭住在瞻園,親姐妹在一起好說體己話。三房回到八府塘拂柳山莊,二房大家子連人帶箱籠搬到了遺貴井,可是一進家門,朱氏就發現不對,“四小姐呢?”

三個子女面面相覷,大哥哥沈義諾急著回去找妹妹,被沈二爺阻止了,“算了,由的她去吧。”

文竹急忙問道:“四姐姐去那裡了?”

沈二爺垂頭喪氣的坐在黃花梨太師椅上,嘆道:“我也不知道,你們給她準備一個小院,逢年過節的,她還是會回來遺貴井的。”

金陵三山門外,秦淮河從這裡入城,水陸兩道的交匯處,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貨船,車馬絡繹不絕,經紀牙人和遊商們四處招攬生意,榻房是主要的交易場所,一般由客棧、貨棧,還有自己開設的牙行三部分組成。

外地的遊商將貨物運到三山門,就立刻有一群經紀牙人們一湧而上,遊說商人們將貨物拉進所在的榻房,遊商住進榻房的客棧,貨物則放在榻房的貨棧裡,透過牙人介紹買主,在榻房談成了交易後,牙人們會填寫交易雙方的籍貫姓名、路引字號、貨物數量和交易的金額,榻房除了收商人住店的錢、貨棧的租金,還有充當中間人的牙錢之外,還要代繳牙稅和商稅,每月朝廷都會派專門的榻房御史來稽查商稅。每年但是牙稅一項,就已經遠遠超過了農民土地的稅收,大明天下一千三百五十餘州縣,每年共計牙稅就有六十七萬五千多兩(出自《楊文弱先生集》的恭承召問疏,說的是明末的牙稅應該有的總量)商稅就更多了,作為國家稅收的重中之重,而榻房是牙稅和商稅產生地方最多的地方,所以朝廷對榻房的管理十分嚴格。

同樣的,稅最多,也意味著賺的最多,榻房的利潤令人垂涎三尺,但因其有平衡物價、代收商稅的作用,所以不是隻要有錢就能分榻房這塊大蛋糕的。大明建立之初,天下的榻房只有兩種,一種是官店,由國家經營,類似後世的國企,由官員和其子弟們代為管理。一種是皇店,屬於皇家經營,一般由皇族的宗室子弟或者太監們管理。到了後來,高官、勳貴、皇親、宮裡的有權勢的宦官們也紛紛在城外驛站附近開設榻房,一起撈金子。

榻房是要修建龐大的貨棧的,佔地面積頗大,必定要拆掉、擠佔許多百姓的房舍和田地(類似現代的拆遷),所以沒有足夠硬的後臺和背景,榻房的招牌休想掛起來。所以金陵城三山門外沒有農田和茅舍,都全是各種榻房和牙行。像金陵城這種高官勳貴等富貴之家雲集的地方,只要少數幾個榻房是後臺強勢的商戶人家聯合開設的,一般人根本無法分一杯羹,以前沈老太太青年時也打算開個榻房的,後來試探了一下這裡的深淺就做罷了,商人無論多麼有錢都無法在這裡立足,一開起來就被周圍的大鱷吞掉了,為人做嫁衣。

三山門外共計榻房三十餘間,有十間是官店、四間是皇店、兩間是魏國公徐家的本錢、臨安長公主也有兩間,一間原本是皇店,後來慶豐帝賜給了妹妹臨安長公主,所以成了長公主的本錢。前年長公主再嫁給金陵錦衣衛指揮使曹銓,又向慶豐帝請旨換榻房一所,慶豐帝是個小氣鬼,他捨不得把皇店給長公主,想起長公主第一次下嫁的廣平侯家,廣平侯家以前在這裡也有一間榻房的,是太【祖爺賜的。但是因其生母吳淑人擅闖長公主府捉姦,將大皇子誤認為是長公主和姦夫生的私生子,點火燒屋,差點謀害了皇嗣,慶豐帝一怒之下將廣平侯降為廣平伯,收回了世襲罔替的金書鐵卷,將以前的皇家賞賜全部收回,廣平侯家的榻房收回成了官店。

慶豐帝乾脆將這家官店賜給了臨安長公主當做二婚的賀禮,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