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但風聲依然是走漏了的。一紙詔書,在危難中是保命符,在安全時就成了催命符。幸而佳主子爺機智才保住了母子幾人性命,但主子爺生性多疑,再加上當年立詔書時杜賢雨在場,是以主子爺放出了似是而非的訊息,就是為了打壓佳主子爺一脈的勢力,給以警告。

按理說主子爺為穩固自己的皇位,順帶打壓杜家的氣焰,小懲大誡一番,且是以佳主子爺最在乎的孩子入手倒也無可厚非,畢竟三皇子身邊一直跟著辛部的暗衛和皇家的暗衛。但壞就壞在睿帝和暗部都低估了宮中女人的嫉妒心和手段陰狠。

“帝屬意三皇子承大統”訊息放出後後,宮裡的妃子就迫不及待的動手了。三皇子被幾方勢力同時下手,重傷險些殘疾,局勢變得不可收拾。也是當年那整個計劃中唯一未被睿帝算到的。

對於自己看好的皇子被人算計,主子爺是下了死力去查的,但查到最後,睿帝卻不得不按下不發,甚至寧願被佳主子爺怨恨也要維護那動手之人。只因為那動手之人,是主子爺不得不維護之人。

主子爺縱容,使得西北一戰,打得異常艱難,無他,大公主從中作梗。大公主在昆桑肆意妄為的底牌,就是北疆舊部的投奔。

北疆舊部把大公主當作了擋箭牌和傀儡控制著,可恨的是,大公主明知道會被利用,甚至自己無法完全掌控北疆,依然鋌而走險硬是接手了北疆勢力。之後她利用北疆勢力,給予了昆桑的赫都便利,赫都才能繞過西北軍,從北攻入。西北一戰中,北疆勢力卻狡猾的全線撤離了。大公主憑藉著戰場上的狠,挾持四皇子,成功掩護赫都突圍,而她自己也平安的回到了大梁。

可以說,當初若是大公主沒有挾持四皇子幫助赫都突圍,赫都一定會在戰場上射殺她。被北疆放棄又蓄意挑起昆桑和大梁之戰的大公主,只有死才能平息昆桑內部的怨恨。

睿帝再戰爭之初原本也沒打算攻下昆桑,他只是為了震懾赫都,為西北邊疆的太平奠定基礎。之後昆桑戰敗,與大梁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甚至納貢稱臣。睿帝應昆桑所求,把最心愛的七公主嫁去西北,為得就是兵不刃血的拿下昆桑。只要下一任草原之王身上留著大梁皇室慕家的血液,西北邊境太平,睿帝的目的就達到了。

再來說回大公主,大公主回大梁後,主子爺為著誘出她身後的北疆勢力,故意把她放在了行宮。誰承想,大公主聯合蕭太后策反了蕭家家主,準備挾持皇后威逼主子爺。皇后九死一生從行宮密道逃出洛城,出逃前手書一份給洛城暗衛報信。大公主算到了皇后的舉動,故意放了皇后出逃。皇后出逃的一路上一直被北疆勢力追殺。多虧主子爺放在她身邊的人保護才得意在感業寺安頓。但她算漏了皇后出逃前給主子爺的手書中已然把她和太后勾結之事告知。她本想著靠皇后失蹤一事,引得主子爺來行宮之中再動手,洛城行宮防衛沒有玉京嚴謹,北疆勢力在行宮也好動手。

之後睿帝果然心急皇后去了洛城,但大公主到底棋差一招,被睿帝所擒,北疆勢力也在洛城折損大半。之後睿帝雷厲風行,殺蕭家家主與行宮,並藉機除去了母家蕭家一族。在玉京佳夫人和八王聽從睿帝先前的指示,又拔除了柳家和納蘭家大半勢力。可以說,主子爺的佈局算是算無遺策。

主子爺從洛城出發,直接南下,到了鳳陽。鳳陽王的鳳城被困已久,早已人困馬乏。之前鳳陽王準備造反,也是受了身邊的謀士和白家家主的鼓動。而白家家主當年跟佳主子爺有合作。佳主子爺曾許諾白家,如果幫著把鳳陽收復朝廷,白家三代不降罪且會重賞。

至於鳳陽王身邊的最得用的謀士,乃是乙卯。乙卯當年作為暗衛沒有保護好三皇子,被主子爺罰到鳳陽監視鳳陽王。但乙卯從未傳遞過訊息回玉京,因為主子爺要的就是在緊要關頭策反鳳陽王。乙卯幸不辱命,待鳳陽王從密道出逃後,成功從鳳陽城脫困,回到了睿帝身邊。

鳳陽王攻下南鑼三郡後並未在次進宮周邊郡縣,一是身邊再沒有可用謀士,二是他需要休養生息。

主子爺不急著打鳳陽,不急著收回南鑼三郡,緊緊是派了杜九領兵前往南鑼十郡安頓百姓。就是要接著杜九接手南鑼勢力時,逼迫杜九,從杜九身上收回南鑼沿線的勢力。

這之中,衛家和杜九娘是局中的關鍵。主子爺逼迫衛三籌集物資以帶軍餉,無非是為了一個亂字。杜九娘一個閨中婦人,在戰亂中失蹤,定會去投靠杜家在南鑼的勢力。杜九初掌南鑼,亂中保不齊就會出錯。到時候接著衛家之亂挾持衛三和杜九娘,以杜賢學愛女成命的性子,必定會妥協。只要他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