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被元親看破佯攻了嗎?還是蜂須賀正勝、井伊直虎他們開始了攻擊?我心中想著。

不過,問題應該不大,他們帶著三千精銳長槍兵,還有擅長亂戰的千餘水軍精銳,即使正面相抗也毫無問題。

和元親相比,我方不僅在紀律、訓練和裝備方面全面佔優,還有一項超出時代的優勢,那就是各個備隊的配合。

這個時代的軍勢,一般來說都是以備隊為基本單位。每一家萬石以上的豪族,就把手下的足輕編成一個備隊,人數一般從三百到八百,也有高達一千五的,其中長槍隊、騎馬隊和鐵炮隊一應俱全。發生戰鬥時,就由各個備隊次第防禦或輪流攻擊。

這樣編制軍勢,備隊之內配合自然是非常嫻熟,可是各個備隊就不能混編了,否則就根本沒法指揮。即使是關原之戰那樣幾十萬人的大戰陣,也都是各個備隊分別接戰。

如果套用近現代的日軍軍制,“備”就相當於聯隊,是日軍最小的獨立作戰單位,凡日軍新編成的戰鬥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軍旗一旦丟失,即使建制完整,該聯隊也要立刻撤銷。

(關於日本軍制的論述,可能有些刺眼。如若介意,請忽略。)

第九十四章:逼和元親(下)

第九十四章:逼和元親(下)

高一級的單位是“眾”,相當於師團或者旅團,所以和美濃眾、伊勢眾等叫法類似,各個師團都能用徵兵地命名,例如號稱野獸的熊本師團、擅長做戰場生意的大阪師團等。(手打小說)

再高一級,就是軍勢的“勢”了,相當於後來戰時編成的軍。最早成軍的,是在日清戰爭之中編成的第一軍和第二軍,司令官分別是山縣有朋及大山岩,戰後便即時解散。直到後來,相繼成立了朝鮮軍、臺灣軍、關東軍和中國駐屯軍後,軍才成為正式的編制。

另外還有一個臨時單位,就是“先手”的“手”,相當於後來的派遣支隊,編制可大可小,視戰事規模和實際需要而定……

把目光放回到目前。在整個戰國時代,正式的陣地戰中,很少出現大規模的單一軍種組成的軍團。因為除了大名直屬隊伍外,各個備隊最多隻有一兩百匹戰馬或上百支鐵炮,並且不能夠集中起來指揮。這一點甚至還不如雜賀眾的野路子,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

打破這個規則的武家勢力,只有長篠之戰中的兩方,一方是武田家,由武田信玄建立了五支為數千人的赤備騎兵;另一方是集中動用三千支鐵炮的信長。

當然,我是BUG級的存在,所以我的三支備隊,各分隊都可以自由組合,或者編成清一色的長槍、騎兵、鐵炮隊伍統一指揮。

不知道看見這樣鐵板一塊的三千人長槍陣後,元親會有什麼感覺。但我敢保證,視覺效果絕對夠驚人的。而且長槍陣近戰能力極強,指揮者又是經驗豐富的蜂須賀正勝,正適合對付裝備簡陋、缺少遠端力量的長宗我部家軍勢。如果依舊以備隊為單位進攻,反而達不到那種乾脆利落的擊潰效果。

看著對岸敵軍紛紛退去,我命令近侍吹響法螺,傳令鐵炮分隊銜尾追擊。

河岸上的三支船隊迅速起錨駛向對岸。不多時,吉良秀景和鈴木重秀指揮的左路一千雜賀鐵炮手,巖松經定指揮的八百水軍鐵炮手,坪內利定和柘植清廣指揮的右路一千兩百備隊鐵炮手上岸合流,一同向前推進。雜賀眾的三千人作為近戰力量,分佈於兩翼及後方擔當警護。

隨後,我和身邊兩百親衛、五百和泉眾也渡過仁澱川,背靠著近千水軍的船隊立下本陣,派出物見番前往戰場偵察。

大半個時辰過後,物見番頭和秀景、蜂須賀正勝派出的使番同時來到本陣,通報了前方勝利的訊息。

“戰果怎麼樣?”我興致勃勃的問道。

“稟主公,長宗我部家的軍勢前陣被擊潰,後陣也自行潰散了。但是本陣卻先行逃進了吉良城下町,幾乎沒受到什麼損傷,人數大約有兩千人”物見番頭回答。

“城下町啊……一定慘不忍睹了吧”我小聲嘆了一句,然後問他道,“町眾們有沒有外逃?外逃的人多不多?”

“外逃的人很少。似乎被長宗我部家的人控制了”

“是這樣麼。”我點了點頭。

僅從儲存力量來看,元親逃入城下町是正確的,東面和西面都是我方的大部隊,南面是大海,只有北面的吉良城可以逃離。然而,倉促開城門入城的話,說不定會被我方追上,甚至連吉良城都會被趁機攻落,倒不如散進城外的城下町裡,依靠那些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