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如微塵的種子,最終也不過才得了眼前這一苗而已。
外地蕙蘭是蘭郎中游醫時,襄荷專程拐他去一個產蘭區挖的下山蘭,挖時還帶著花,花色淺綠帶微黃,唇瓣上有不規則紅斑,花色並不算好,但貴在瓣形好,是標準的梅瓣花,外三瓣短圓、緊邊,捧瓣為蠶蛾捧,舌是如意舌,肩是一字肩,單從瓣形上看,可稱得上蕙蘭中的上品,但只花色一項拖後腿,就使得其觀賞價值大大下降,雖然出手也好出,但卻賣不上高價。
母本即是鶴望山上的野生蘭草,襄荷早早就挖了幾株種在了院子裡,除了第一年似乎傷了根沒有開花外,如今長勢喜人,年年均能復花。
襄荷原本是想繁殖多了拿出去賣。襄城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只因天下讀書人最嚮往的鶴望書院,便是坐落在襄城城外不遠的鶴望峰上。襄荷就是想將蘭花賣給這些讀書人,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無論是真風雅還是附庸風雅,蘭草一向是讀書人的心頭好,這個時代也不例外,襄荷在書局就見到好幾本蘭草鑑賞類的書籍,可見這時候賞蘭之風已經盛行,因此襄荷覺得蘭花應該不愁銷路。
但很快她就知道自己又犯傻了。
鶴望山上野生蘭草並不少,如果能賣錢的話早被挖光了,哪還能等到她來挖,既然沒人挖,那自然是因為沒有被挖的價值。
鶴望山上的野生蕙蘭只有一種,還是素心花,但其瓣形太差,外三瓣狹長不說,肩還是最差的大落肩,這樣的瓣形,即便是素心花,也稱不上多好。
再者說,這個時代重蘭而輕蕙,蘭書有云:“一干一華,而香有餘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幹”即花莖,“華”即花,鶴望山上的野蘭便是一莖五七花的蕙花。而這個時代大受追捧的多是一莖一花的春蘭,至於一莖多花的蕙蘭,除非瓣形花色俱佳,否則並不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