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並坐穩書院山長的位子,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當年他那一篇《忘齋筆記》。

《忘齋筆記》頗為有名,其中選錄了崔實的數十篇詩賦,皆是文采斐然,微言大義,而表明其不慕權勢灑然辭官的序文更是十分有名,在文人中廣為傳頌。

可以說,是《忘齋筆記》使得崔實文名大噪。

恰好,在鶴望書院,決定數百山長地位的,不是家世,也不是官職,而是學問與文名,而通常情況下,學問與文名是成正比的。

崔實有些例外,他文名很盛,但學問在一干山長中只能算平平,甚至可以稱得上庸碌,雖然有人曾質疑過為何寫出《忘齋筆記》的人學問如此平凡,但畢竟文章與學問並不等同。崔實自言不擅經義,加上偶爾也有詩詞佳作,雖比不上《忘齋筆記》,但也還過得去。因此對他的質疑便逐漸消散了。

所以,就因為一篇《忘齋筆記》,他的地位就無可動搖,任卜若地怎麼討厭也無法輕易將他趕出書院。

所以說,崔實如今得到的一切,幾乎都拜《忘齋筆記》所賜。

可是,成也忘齋,敗也忘齋。

李恆泰找來了一個人,這人姓宋,而他的父親宋天章與崔實是同鄉,更是同窗同年,兩人曾是相交莫逆的摯友,後來還相繼辭官。只是宋天章辭官後便隱居山間,不久後病逝,而崔實則在宋天章病逝後辭官,隨即被鶴望書院招攬。

如今宋天章之子來了,還帶來了一沓手稿。

一沓內容與《忘齋筆記》高度重合的手稿。

手稿上有名章,有落款,名章之名非崔實,而是那個已經死去的宋天章;落款年月早於世人所知的《忘齋筆記》成書時間,恰是宋天章辭官歸隱後的那一段時間。

宋天章也曾小有文名,只是辭官歸隱後少與人來往,也不再有詩文流傳於士人之中,因此逐漸名聲不顯,但是,只要將他之前的詩文找出來,便可以看出,其行文習慣、遣詞造句,乃至志向意趣,都與《忘齋筆記》有共同之處。

事情似乎已經很清楚了,許多人已經猜到——《忘齋筆記》並非崔實所著。

抄襲,這是一個著作者最大的罪行。更何況,崔實抄襲的是他的同窗好友,在友人死後竊取其文稿,借光生輝,是對死者的大不敬。

不忠不義,無品無德,實在無恥下作之極!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樣的無恥下作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