蚴亟�沙恰!�
劉備神色一愣:“江由?”
諸葛亮眉頭緊皺,憂心忡忡的說道:“據我所知,陰平有一條古道,可直通江由城,雖已年久失修被草木所佔,且罕有人知,即便是當地百姓所知者也不多,但是卻不得不防。偽帝部將徐晃駐軍在橋頭一帶,若是派軍重闢陰平古道,直攻江由,再破涪城,則成都危矣。”
劉備一驚,隨即失笑道:“姑且不說我等入蜀中今已十五年,尚不知陰平有古道之事,即便蜀中老人,也未曾聽說此道,偽帝又如何能得知?更何況陰平至江由足足七百餘里,此道至少近百年失修,早已不復存在,重闢七百里古道,談何容易?太尉多慮了,將三弟從劍門關撤回,其已必定深受委屈,若再將其發配到江由,恐怕會和我翻臉,哈哈。”
諸葛亮長長嘆了口氣道:“既然如此,就讓三將軍鎮守綿竹關,以防萬一。”
劉備點點頭道:“太尉大人行事慎重,我甚為佩服,就依太尉之計。”
“陰平古道,失修數百年,或許是我多慮了……”
諸葛亮走出丞相府大門,抬頭朝東北面望了一眼,心中微微有一絲不安。
********************
“噫籲嚱!,危呼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始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此時的劉協、張遼和龐統率著數十名飛龍衛,正行走在李白驚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劍閣棧道上。
說是行走,倒不如說是攀爬,山路十八彎。又窄又險,稍不小心就可能摔個粉身碎骨。
更驚險的是那些懸在空中的棧道。那橫插在絕壁上的木樁不知已經多少年,踩在上面只感覺心驚肉跳。不知會不會把一腳把那木樁踩斷,墜身懸崖之下。
啊~
一名飛龍衛驚叫一聲,悽慘的嘶鳴聲在山谷之中迴盪著,驚飛了幾隻不知名的鳥兒。
一道白影如電而起,隨即一道寒光往崖下衝去。
只見劉協站在懸崖邊,將手中的天蠶絲繩飛抓緩緩的往上提,飛抓緊緊的抓著那名墜崖的飛龍衛的腰帶上。
啪!
那名飛龍衛摔落在懸崖邊的草地上,全身癱軟在地,懸崖邊的飛龍衛們個個臉色蒼白。嘴唇發抖。
兩道斷崖之間,雲霧嫋嫋,斷崖下隱隱傳來水流聲,不知高有幾千尺。
幾道鐵索橫貫在斷崖之間,原本搭在鐵索之上的木板已被蜀軍抽走,只殘留幾塊碎裂的木板。
索道之下深不可測,望而心驚。剛才那名飛龍衛就是朝下望了一眼,便魂飛魄散、腳下發軟,一個踉蹌滑落山崖。
不但久居中原的飛龍衛們恐高。就是身經百戰、看慣生死的張遼都忍不住兩股戰戰,而一路被劉協攙著走來的龐統是面無人色,全身衣衫早已被冷汗溼透。
劉協長吁了一口氣,抓著鐵索。噔噔噔飛身而過,在對面一塊石碑面前停了下來。
碑上書:“步步知艱,夷可送。險亦可送;頭頭是道,路放平。心乃放平。”
落款是“大漢太尉諸葛孔明”。
劉協細細的讀了一遍碑文,回頭朝山崖對面的眾人望去。不覺微微嘆了一口氣,喃喃的自語道:“如此天險,莫要說是前往進攻劍門關了,恐怕這猿猴愁渡的劍閣道都走不過去,縱然有百萬兵馬又能如何?怪不得歷史上鍾會的魏軍雖眾,卻無法逾越劍門關半步。”
劉協率著眾人怏怏而回,歸途上又遇到毒蛇猛獸,若非劉協曾常年在山林之間行走,深知山中險惡提前出手相救,恐怕又有人會慘遭毒手。
龐統喟然嘆道:“如此天險,如何得過,若非陛下聖明,另取他路,我等大軍勞師而來,只落得倉皇而歸,別無他路。”
在這種驚心動魄的天險之前,就連鳳雛先生也忍不住英雄氣短。
劉協抬頭望著西北方向,眉頭微蹙。
“但願馬超和徐庶不負眾望,開闢出一條天路,否則這西征大計只會鎩羽而歸。這一戰費盡兵糧無數,若是無功而返,就只能等待來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