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知多少。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卻見正堯一上來醞釀了半晌,最終弄出了一首《虞美人》,這倒是又一番的令人大跌眼鏡。
此刻的正堯卻是一副專注的樣子,與往日那玩世不恭的調調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寧安在此,或許又會引起她一陣感慨吧。
柳彥也好,張誠也罷,都不曾想到正堯又是這番舉措,一曲《虞美人》,這又是為哪般?
“這…”
這下輪到眾人不解起來,對於之前的那般期待漸漸少了許多。
老鴇秋娘聞聽正堯一上來唸叨了這麼一句,頓時露出了驚詫的眼神,不禁怔了一下,隨即走到正堯面前道:“李公子如此所言,想必另有深意,不如就對著眾人,解釋一下。”
又是這樣!還是這樣!只是這樣!
正堯不禁想要宣洩三聲,之前在詩才大會,自己就差點因一曲《春風》出醜人前,當時靖王也讓自己解釋,可是沒想到到了這裡,妓院的老鴇也要自己解釋。解釋解釋,解釋你妹啊!
不過心中雖然這麼想,但是正堯畢竟還是有素質的人,沒有表現出來,隨後鬆了鬆眉,一挑鼻尖,有了。
“到這幅畫,其實一切旨在‘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第三十四章 未曾謀面欲贈詩
今天第二更到~~~收藏終於破了1200了,雖然比起其他人來不值得一提,但是對於伯龍來,這是很有意義的,又創了一個里程碑。當然,這個與大家的支援是密不可分的,希望大家繼續給力支援,咱們一起締造輝煌,呵呵~~~
——————————————————————————
正堯此刻一副人騷客模樣,站在畫前,左手負背右手拿扇,甚是愜然。
對於這“樓昨夜又東風”的意思,在場的人誰又不知道呢?讀書人如果不讀李煜,那就好比唱歌不識音律,做飯不知油鹽。自是讀書之人,自然對李煜的詩詞都有一定的研究,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正堯此番舉措,倒是讓眾人一頭霧水,個個臉上都充滿了懷疑的目光。
“卻這李後主當年被囚禁在異國他鄉,他乃南唐後主,雖國已不國,然思國之心依舊仍在。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正堯的可是眉飛色舞,天花亂墜,彷彿他現在成了一個研究李煜學的詩詞學究,侃侃而論之下,不失大家風範。
“那當如何?”
場下還是有人不明白,李後主又與這幅素描畫有何干系?
雖然上面也是有樓,有月,有人,有水,但是畢竟年代不同,而且還是出自一個青樓女子之手,怎麼能與南唐後主這樣的人物扯上關係呢?
事實上的確如此,只不過正堯也是一時靈光忽閃,頓然覺著這幅畫與那虞美人大有相似之處,故而才信口的。至於其他,他才沒想那麼多,而現在滿口所言的,完全都是想到哪到哪。
不過既然已經出口,自然不能就此作罷,即便是胡謅,你也得圓了才行。只見正堯卻是搖搖頭,一副很是奈何你不懂的樣子,扇扇手中綠玉桃花扇,道:“思國即是思鄉,思鄉便有思情。縱觀全畫,雖一字一句,但這一物一相也足以明一切。我觀此畫,輕描淡寫,不失素雅,想來作畫之人必是儒雅之士,雖為女子,也不失為一巾幗之才。黑白相間,表明女子心旁騖,恩怨分明;高樓東風,旨在寫女子志向遠大,胸襟遼闊;缺月春水,又道出女子追求完美,嚮往自由。如此畫卷,只因天上有,人間未曾聞。與李後主一樣,不是思念家國,就是思念親人,如此,這虞美人便是對此畫最佳的賞析!”
完,正堯不禁向眾人鞠了一個躬,然後一臉笑意的走向了柳彥三人,似乎對方才的一番演很是滿意。
果然,在正堯完之後,場中的人回味了片刻之後,立即便開始議論起來,再次呈現出了一番喧譁熱鬧之景。有人讚歎正堯想象力豐富,有人暗自自嘲未能將其如正堯一般聯絡起來,有人則再三回味虞美人,甚至還吟出聲來…
老鴇秋娘的臉上也露出了一陣笑意,而之前的那一絲閃爍表情也再未出現過,整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