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7部分

“轟……”

“你這個不成,炮口抬得太高了,坡度也有點大。”一聲轟響之後,眾人從掩體後面探頭一看,得,炮車並沒有沿著鋼軌向後滑動,而是脫軌翻了。齊祖雖然不太明白洪濤到底要幹什麼,但大概也看明白了炮車和鐵軌的作用,並以他的專業眼光提出了改進方案。

“得,就按您說的辦,再去重新做個炮車,讓火炮在這個坡道上也能進行水平射擊,順便把坡道按照您覺得合適的坡度改一改,我保證能成功。”試驗失敗了讓洪濤很沒面子,自己只知道一個大概原理,具體角度和技術細節並不清楚,要把這種架退裝置弄合適嘍,還得靠齊祖他們這些熟悉機械製造的匠人們去琢磨。

其實早期的架退結構就和洪濤弄的那個坡道一樣簡單,連鐵軌都沒有,就是弄個和炮車輪子同寬的車轍,然後把炮車的車輪放到車轍裡。一開炮,炮車就被後坐力推著沿車轍後退。由於後面是個上坡,極大的消耗了炮車的後坐力。當後坐力被消耗光之後,炮車帶著大炮靠自身重量又開始沿著車轍向下滑動,這樣就回到了坑底最深的位置,也就是炮車的初始位置。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架退、復位裝置,可以讓火炮在射擊完成後,不太依靠人力就自動抵消掉後坐力,還能基本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去。別看就是個土坑,它能讓大炮儘快復位,加快裝填和瞄準時間,免去了炮兵們繁重的體力勞動,能大幅度提高火炮的射擊速度和準確度。

架退說的就是火炮跟著車架一起後退,在此基礎上,後世又弄出了管退裝置來抵消後坐力。那就更高階了,火炮基本不動地方,只有炮管會向後伸縮,透過液壓或者氣壓裝置把後坐力抵消掉,然後馬上就可以繼續射擊,裝填速度和射擊精度更高。

只用了一天時間,齊祖就帶著工匠們用各種型號的工字鋼重新鉚接了一個新的炮架出來。這個炮架形狀有點怪,前面很高,後面非常低,就像是個躺著放的直角三角形,艦炮就固定在這個三角形的長邊上。如果把這個炮架放到平地上,它的炮口會以二十度角指向天空。但是放到坡道的鋼軌上,正好一個前高後低、一個前低後高,互補了。在不用螺桿調整角度時,火炮就自然變成了和地面水平的狀態。

“轟……”

“哎哎哎……拉住!拉住!別讓它出溜的太快嘍!”有了新跑車,軌道的坡度也被重新調整過,第一次試射就成功了。炮車沒有再出軌傾覆,而是沿著鋼軌向斜坡上爬去。大概爬了兩米左右的距離,後坐力被消耗乾淨之後,炮車稍微一停頓,又被重力拉著向下滑。齊祖生怕炮車下衝的速度太快,把他的大炮撞在土坑前沿上,直接從掩體後面跳出來,衝著那幾個負責拉繩子的工匠玩命吼,直到炮車平穩歸位才鬆了一口氣。

“成,你這個法子挺好,是不用人來推了,可是有一樣兒啊,你總不能在甲板上也挖個坑吧?”跑到炮車旁邊,低頭看了看地上畫的印記,齊祖對這種架退方式很滿意,這玩意用在陸軍大炮上很合適。可問題又來了,船上不能挖土坑,平鋪的軌道減速作用很小,估計一炮開完,炮車就帶著大炮從另一側船舷衝到海里去了。

“甲板上沒有土坑,您不會用鋼架造出一個斜坡啊!也是個三角形,比炮車長一些,上面連軌道都別弄,炮車下面也不裝輪子,就弄個鋼槽,讓炮車在裡面摩擦後退,這樣炮車的後退距離還能縮小。新炮架能固定住這門炮就足夠了,不用考慮運輸的問題,它裝在甲板上,不用四處跑,所以我覺得還能減一減重量。”這次洪濤沒再搞實驗,而是蹲在地上,用小樹枝給齊祖畫了一個草圖。這種裝置就是最初的艦炮架退裝置,一直用到甲午戰爭時期,當時很多軍艦上的大口徑艦炮都是用的這種模式來處理後坐力問題,幾噸重的大口徑艦炮也一樣。

“按說應該成,要是沒有輪子,我覺得坡度還能減小,這樣就不至於向下滑的太快了。再裝上前後兩組滑索,說不定一兩個人就能把炮車歸位!不過你光解決了後坐力的問題,左右轉動呢?乾脆一起告訴我吧,別一股子一股子的逗我這個老頭子玩。”洪濤畫得很具體,按照齊祖對機械的瞭解,他對這個裝置大概該怎麼造理解得比洪濤還透徹。既然洪濤能這麼輕易就解決炮車的前後復位問題,那應該對轉動的問題也有主意了。

“嘿嘿嘿,更簡單,我發現您真是老了,腦子都不會拐彎。把炮架下面的裝幾個可以轉動的輪子,然後在甲板上裝一圈鋼軌,咱不轉動艦炮本身,連炮車整體一起轉圈不就成了。需要多少角度,就安裝多少角度的鋼軌,兩舷裝三分之一圈就夠,船頭和船尾裝四分之